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六章 父亲恢复工作了 (1/3)

过了几天,寻路父亲去找游队长报到,办了复职手续。这个只读过一年中学的中年医生,在高歌猛进的改革大潮中,他不愿意成为牺牲者。同事们的嘲讽,家人的鄙视,生活的无助,都令他心痛不已。

他一次次求人、求工作、求生存,他一次次挣扎、一次次彷徨……一次次的失败和打击,令他整夜失眠,几乎掉光了所有头发。如果说六十年代初,他们这一代人承受的是饿肚子的体肤之苦。那么这次改革,他这类人承受的就是精神之痛了。但是,他总算熬过来了。

现在,他认为那些煎熬是值得的,他又当上医生了。让那些嘲笑自己、等着看笑话的家伙笑掉大牙去吧。因为大牙是他们自己的,与他无关。

他从十三岁就跟随师傅学中医,后来参军奔前程到了部队。在部队,中医虽然没有派上多少用场,但是因为中医,部队把他分到了医院,主修了西医外科。三年的兵役生活,他学会了包扎抢救、学会了移筋接骨、开刀缝合,成了半个外科医生。再后来,他转业到地矿队工作,成了地矿队的医生。因为工作需要常年翻山越岭、颠沛流离,携带中草药材不方便,他的中医还是没用上。他需要懂西医。于是,他《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不离手的同时,又专注于苦学西医。他不懂数理化,但是还是硬生生背会了好些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认识了好多临床上使用的化学药品名称及其用途。最终,他成了一位并不多见的中西医结合,兼懂内外科的医生。

他为产妇接过生,他为小孩看过病,他为老人治好过专业医生没有治愈过的疑难杂症。他会开处方,他会针灸,他会打针开刀,他还会为人清创伤口。只不过随时更换工作地点的关系,许多病人只治疗到一半,他就从他们的视线中消失,转而到了另一个他们找不到陌生地方。

要是那些年的交通和通讯再先进些,他早就名声在外了。要他突然放弃几十年的寒窗苦读、真枪实战练了将近一辈子的本事,去当什么炊事员,他真的觉得很可惜。那无异于要了他的命。

游队长在好多年前来找他看过病。因为他老是心慌、咳嗽,还伴随胸部不适,去了好几个县人民医院,看了好长时间的病,吃了将近一马车的药都不见好。于是,在寻路父亲他们分队领导的介绍下,游队长找到了他。

寻路父亲一把脉,发现队长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再用听诊器一听,发现他的心律失常,还伴随杂音。他马上断定他患的是心脏病,于是建议马上去医院做个心电图。游队长立即叫人把自己送到大城市的医院检查,拿到结果一看,果然如寻路父亲所诊断的那样,他患上了心脏病。

从那时起,人到中年的游队长,对这个年轻的医生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认定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一有病就来找他看,两人渐渐熟悉起来。后来游队长了解到,这个医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写得一手好字,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勤奋好学,乐于吃苦,经常苦读到深夜。每一次派出去培训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不像别人,总是趁培训难得进城的机会,到处闲逛。

听说单位撤了医务室,寻路的父亲已经失业,半年的时间只领取基本生活费,而且马上就连基本生活费都没有了。游队长觉得,是时候帮一把这个傲气的医生了。

当游队长得知他最小的儿子在喷漆车间上班后,非常吃惊,他劝他说:“小陈啊!孩子还小,别让他去那种地方。你当医生的就懂,那样会生病的。”

寻路父亲说:“队长啊,我已经半年多没上班了,一家人要吃饭,大的两个娃娃还要上学,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哦?他读书不努力,家里没钱,只能那样了。”

“这样吧,孩子还小,就让他跟我们出队去挖槽子吧,你们父子两互相也有个照顾。工作是计件的,干多少算多少。是苦了点,但是比去吸毒气强啊。”游队长当即说道。

“那真是谢谢队长了。”寻路父亲一听游队长可以安排工作,连忙又问道:“游队长,还要人挖槽子吗?我有个堂弟在农村,可不可以来?因为超生了娃儿,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你能不能再帮个忙?”

书记想了一想道:“人倒是已经够了,既然是你堂弟,那就来吧,反正是计件,人多人少影响不了什么的。”

父亲像是中了大奖,几乎是小跑着去邮局打电报给堂弟。在邮局,他写电文的手不住地打颤,写错了三四次才将电文写好,让人发电报给堂弟,要他速速从老家赶来上班。

在进城之前,因为房子、山林、田地之类的事,他已经和两个亲弟弟闹翻了。原因是他们拼命阻止他家把房子卖给外人,希望把房子无偿留给他们。他们扬言说,要是哪个敢买他家的房子,他们哥俩就打断他的腿。如果他这个哥哥不把房子留给他们,就让他全家不出门,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如果他家要是胆敢留下来不走,就让他们生不如死。

因为这事,他的小弟弟跟寻路的母亲起了冲突,小弟弟把寻路的母亲头部打成重伤,还拒出医药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