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所在大学级别较低,各方面条件都不过硬,只能招收本市的高中毕业生。听说,学校不包分配,一些市里的干部子弟考不上大学,就来这里“混”文凭,毕业后直接走上父辈们早已铺好的路。学校里像寻路这种寒门子弟不多,把他们这些人招进去上学,也就是让他们凑个数,让学校能继续办下去的意思,多数人毕业后找不到固定的工作,在社会上漂流浪荡的,结局都不怎么好。
学校建得晚,不大。校园里没有老旧的平房和红砖房,教学楼很漂亮很新潮,玻璃窗很大,一进校门就让人眼前一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稀奇的是,教学楼里居然安装了电梯,里面还铺了红地毯。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媒体马上站出来写文章批判学校的做法。说此学校到底是培养学生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还是要培养学生们崇尚奢靡的习气?最后,迫于压力,电梯被停用了,就连最年长、腿脚最不好的刘教授也不许用,他每天都要靠自己的两条老腿蹭上七楼,给经济系的同学们上课。
有一次从楼上下来,寻路看见打扫卫生的阿姨拿开那张写着“电梯停用”的白底红字牌子,站在里面用吸尘器打扫卫生。寻路没见过电梯也没见过吸尘器,跟同学走出好远了,还在扭头好奇地盯着电梯看。同行的同学大声对她喊道:“那是电梯和吸尘器,你怎么什么都没见过?”寻路红了脸赶紧扭头就走。她生怕被人看出自己没见过世面。
寻路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她是族里第一个大学生。不过这也难怪,旧社会哪里有条件供人们考大学上大学的?但是寻路父亲很自豪,一提起女儿,他就忍不住炫耀道:“我家寻路考上大学,相当于旧社会考上举人呢。”
有个多事的人跑来告诉他说:“你们家寻路上的是贵族学校,以后不包分配工作的。”父亲听了不屑地说道:“你不懂,你不懂的。”
等那人走远他才对寻路说道:“他这是在嫉妒呢,看他养的那些娃儿,一个都不得行!”寻路也得意地说:“管他怎么说,他们家早干什么去了?现在见不得别人好来浇冷水!这种人最没出息!”不过说这话的时候,她的心里也在打鼓,因为她好像听同学说过,他们今后是要自己找工作的。
不过,毕业还早着呢。在寻路和父亲眼里,所有的大学都一样,考上了就等于端了铁饭碗,今后过的都是衣食无忧的生活。要是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了,那么谁还能找到工作?大家还读书干啥?
宿舍里,数伊伊的家庭最好,父亲在当厂长,她自告奋勇当寻路她们的室长。大家觉得她很合适,都没有异议。新官上任三把火,她要求室友们自报家门,让同学之间了解一下。
通过了解寻路得知,自己和同学嫣然的家其实离得很近,这把吓了她一跳。嫣然高兴地对寻路说:“真巧啊!那以后我们俩就一起回家了。”寻路勉强说“好”,却为此紧张出一身冷汗。她生怕嫣然去她家,把看到的跟同学说了,自己没法做人。所以嫣然第一个周末约她,就被她冷冷地拒绝了。
伊伊长得牛高马大,壮实得很,一看就没缺过营养。仗着家里有钱,敢说敢做的,看上去很有魄力,宿舍里面的人都服她听她指挥。像寻路这种寻路女生,她从来不用正眼看。寻路呢?虽然对她有那么一点不服气,但也很怕她,一直远远地躲着她。
在寻路心中,宿舍里的人分成两派,一派是伊伊一伙,另外一派则是她自己。“有钱”是那伙人的共同点,她们经常一起出去吃饭、逛街买新衣服、看电影、出去玩,相处得犹如亲姐妹一般。这些对寻路来说都没什么。让她难堪的是她们在宿舍里吃零食。
寻路没有吃零食的习惯。因为家里一直条件不好,孩子们上学,家里一直只给吃饭的钱,每顿打什么标准的菜?几天吃一次荤菜?牙膏、牙刷、卫生纸多少钱?车费花销多少?父亲都一一算过。寻路每个月只有十二块钱的生活费,多一分钱也没有。她从来都觉得饿,吃什么都香,每顿打来满满的一盒饭菜,她一会儿就把它扫得精光。而室友们呢?她们用勺,在饭盒里有气无力地划了几下,就再也没有胃口,把整盒的饭菜倒掉。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寻路的心就会隐隐作痛。
小时候,奶奶经常告诫他们这些小孩子:浪费粮食是要遭雷打的。今天吃不完的饭菜可以留到明天吃。上顿吃不完的饭菜可以留到下顿吃。虽然现在大了,寻路知道即使把家里粮仓里的粮食全部倒进河里,让河水冲走,也跟遭雷击没有关系。但是她还是认为,那些浪费成性的大学生们真的令人讨厌,他们还不如自己目不识丁的奶奶。她从心里看不起他们。
每个周末,总有室友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带来学校,与其他同学分享。她们也请寻路吃,但是寻路从来不吃,哪怕是对方再热情,她也是想尽办法能不吃就不吃。她家没什么好带的,能吃饱饭回学校就不错了。老吃别人的东西,她觉得还不起那个人情。
有一次,伊伊强行塞给她一小块蛋糕,她费尽心力拒绝没成功。趁伊伊出去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