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3章 违规的添加剂 (1/2)

晨光刚爬上夜市的招牌,林章的炒粉摊前就支起了小马扎。

微凉的清晨空气里,混杂着昨夜残留的油腥与新起炉灶的烟火气,一丝辣味已悄然在空气中浮动。

李婶拎着三个保温桶跨进篷布时,金属搭扣撞出脆响:“小章,我们广场舞队的老姐妹儿都在后边儿排队呢!”她说话的声音像老茶壶烧开时的咕噜声,带着一股热乎劲儿,“王爱花非说要第一个尝你新出的红薯炒粉。”

话音未落,王爱花的花衬衫就挤了进来。

布料摩擦篷布发出窸窣声,像是风吹过秋日的枯叶堆。

她手里举着手机,屏幕亮得刺眼,映得她眼角的皱纹都泛着冷光:“小章你瞧!那‘家乡味’的破视频,拍你调料袋的背景——”她踮脚指了指摊位角落,声音陡然提高,“跟我今早拍的照片比对过了!你家篷布右边有块油点子,视频里那摊儿的篷布油点子在左边!”

林章正往铁锅里倒菜籽油,听这话手顿了顿。

油星子溅在锅沿上,“滋啦”一声,腾起一缕白烟。

他盯着王爱花手机里的对比图,后槽牙轻轻咬了咬——昨天看评论时只当是普通差评,现在倒像有人故意往他锅里撒沙子。

那股油香混合着焦糖味从锅底升腾而起,却让他嗅出了几分阴谋的味道。

“我就说嘛!”李婶把保温桶往案台上一放,铝制桶身磕出闷响,震得案板上的葱花跳了几下。

“今早我帮小章收摊,所有调料袋都是拆封半小时内的,那视频里袋子上的灰都积成层了!”她扭头冲外面喊,“老姐妹们都来瞅瞅!这黑评到底多能编!”

篷布外霎时响起七嘴八舌的议论。

穿绛红运动服的大妈举着老花镜凑过来:“哎呦,这油点子位置差得老远!”戴珍珠耳环的捏着手机拍照:“我发家族群,让我儿子帮着举报造谣!”人声如潮水般涌动,夹杂着塑料鞋底踩在水泥地上的“啪嗒”声和保温杯盖打开的“咔哒”声。

林章望着眼前晃动的花丝巾,突然想起系统今早的提示:【负面评价转化率已达15%】。

他抄起锅铲翻了翻提前煨好的红薯块,橙红的辣椒面落在薯块上,像给金子镀了层晚霞。

锅铲刮过铁锅的声响清脆有力,仿佛敲在人心上。

“婶子们先坐,”他舀起一勺热油浇在酸豆角上,酸香“轰”地窜起来,直钻鼻腔,“今天这红薯炒粉,我给大伙儿加量。”

王爱花抽了抽鼻子,手在围裙上擦了两下:“小章,我昨天尝你那红薯,怎么带点苦味儿?”

“那是山野风味。”林章手腕一转,红薯块和泡发的粉条在锅里翻出金浪,热气裹着香气扑面而来。

他撒了把葱花,香气裹着热气扑到王爱花脸上,“我找了农科院的朋友问过,这种红皮红薯长在山坳里,昼夜温差大,淀粉转化时会带点回甘的苦。就像咱们吃橄榄,先苦后甜才地道。”

第一碗刚盛出来,王爱花的筷子就戳了进去。

红薯芯面得像云,辣味顺着舌尖往脑门儿窜,苦味儿果然化成了蜜。

她嚼得腮帮鼓起来:“绝了!比我闺女从云南带回来的烤薯干还香!”

话音刚落,摊位前的人墙突然分开条缝。

穿格子衬衫的年轻人举着手机凑过来:“老板,我是美食博主‘夜食记’,能拍段你颠锅的过程吗?刚才看您解释红薯,说得特别专业。”

林章刚点头,身后突然传来刺耳的刹车声。

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像是划破宁静的一道裂痕。

“等会儿!”染着黄发的男人挤进人群,举着张A4纸晃得哗哗响,“我是‘家乡味’运营,这是质检报告!你家红薯铅含量超标0.3mg/kg!”

篷布下霎时静得能听见油星子蹦跳。

林章握着锅铲的手背青筋跳了跳——系统今早没提示食材问题,这报告来得蹊跷。

“让我看看。”张大爷的声音从人堆后传来。

他穿件洗得发白的蓝工装,手里还攥着公园的巡逻本。

接过报告扫了两眼,他突然笑出声:“小同志,这报告日期是三个月前的。”他指了指右下角的红章,“上边写着‘XX路早市3号摊位’,我上个月刚配合市场监管局处理过那摊子。”

黄发男人的脸“唰”地白了。

他踉跄两步,手机“啪”地掉在地上,屏幕裂成蛛网。

王爱花抄起保温桶作势要砸:“敢往我们小章这儿泼脏水?我这桶刚装了热汤,烫你裤裆信不信?”

林章弯腰捡起报告,指尖摸到纸张边缘的褶皱——明显是反复折叠过的旧件。

他把报告递给张大爷:“麻烦您帮我交给市场监管所,就说有人拿旧报告诬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