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五年盛夏,蝉鸣如沸,寿王府的朱漆大门在烈日下泛着烫金的光。杨玉环斜倚在九曲回廊的美人靠上,手中团扇轻轻摇晃,望着池中锦鲤在莲叶间穿梭。自入主寿王府,已过了两载春秋,曾经青涩的洛阳少女,如今已成为长安城交口称赞的寿王妃。
“王妃,梨园新排的《胡旋乐舞》已准备妥当。“贴身侍女绿萼跪坐在青石阶下,鬓边茉莉被汗水浸湿。杨玉环起身整了整月白色蹙金绣罗裙,广袖间金铃轻响,“走,去瞧瞧。“穿过垂花门,忽闻一阵激昂的羯鼓声,夹杂着胡笳的呜咽,她脚步微顿——这节奏与昨日排演时截然不同。
梨园演武场上,三十六个身着胡服的舞伎正在烈日下飞旋。为首的红衣女子发间银饰叮当作响,裙摆扬起时露出半截古铜色的小腿,竟是个来自粟特的胡姬。杨玉环眸光微闪,抬手示意停乐:“且慢。“她莲步轻移至场中,广袖突然如惊鸿展翅,足尖轻点,踏出一串比胡姬更利落的旋子。羯鼓急催,她的裙摆翻卷如烈火,发间珍珠步摇甩出细碎银光,惊得场边乐师们纷纷停弦。
“王妃这舞步,竟比胡人还地道!“教坊乐正崔怀礼抚掌惊叹。杨玉环笑着接过绿萼递来的帕子,擦了擦额间薄汗:“胡旋舞讲究刚柔并济,你们方才只顾着快,却失了韵味。“她拾起地上的胡笳,吹奏起一段婉转的西域曲调,“听,这旋律里藏着大漠的风沙,也藏着女子的柔情。“
消息很快传遍长安城。三日后,武惠妃突然驾临寿王府。杨玉环率府中上下跪在青石板上,暑气蒸腾间,她瞥见婆母凤辇上垂下的珍珠帘后,闪过一抹审视的目光。“听说你新排了胡旋舞?“武惠妃斜倚在鎏金软榻上,手中羊脂玉扳指轻轻叩击案几。杨玉环福身应是,抬手示意乐起。
羯鼓乍响,舞伎们鱼贯而入。杨玉环身着特制的胡服,红衣似火,腰间银铃随着舞步发出清脆声响。她时而腾跃如鹰,时而折腰若柳,广袖扫过之处,案上瓜果竟被气流掀起半寸。武惠妃原本漫不经心的神色渐渐凝重,当杨玉环以一个高难度的旋转收尾,单膝跪地时,殿内鸦雀无声。
“好!“武惠妃率先鼓掌,眼中闪过一丝异色,“瑁儿果然娶了个妙人。“她转头对李瑁道:“明日带你王妃入宫,陛下也该见见这等奇才。“李瑁下意识看向杨玉环,却见她神色如常,再次福身谢恩。
回宫路上,马车摇晃间,李瑁握住她的手:“母妃向来挑剔,今日竟...“杨玉环将头靠在他肩上,轻声道:“她想看的,不过是杨家的势力能否为寿王所用。“她想起方才武惠妃打量自己时,那如同审视棋子般的目光,不禁打了个寒颤。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入秋后的第一场雨里,杨玉环接到懿旨,命她主持后宫中秋宴的乐舞编排。踏入兴庆宫那日,她才发现自己要面对的不仅是繁复的礼节,还有来自其他命妇的明枪暗箭。
“听说寿王妃擅胡乐?“太子妃王氏斜睨着她,指尖拨弄着护甲,“可我大唐以雅乐为尊,那些靡靡之音,怕是登不得大雅之堂。“杨玉环微笑着展开《霓裳羽衣》的新编曲谱:“姐姐有所不知,此曲融合龟兹乐与清商乐,正是陛下当年亲自修订。“
接下来的半月,她将自己锁在教坊。深夜的宫道上,常能看见寿王府的马车等候在角门,李瑁不顾禁令,执意要接她回府。“何苦如此拼命?“他为她披上皮裘,语气里满是心疼。杨玉环望着漫天星辰,轻声道:“只有站得够高,才能护好你我。“
中秋夜,大明宫含元殿灯火辉煌。杨玉环身着特制的霞帔,头戴九凤衔珠冠,亲自执琵琶领奏。当《霓裳羽衣》的乐声响起,舞伎们仿若广寒仙子,裙摆上的磷粉在烛火下闪烁,竟似银河倾泻。唐玄宗击节赞叹,武惠妃眼中闪过得意,唯有太子妃面色铁青——她精心准备的《秦王破阵乐》,在这如梦似幻的乐舞面前,竟显得粗陋不堪。
散宴后,高力士传来口谕:“陛下赞寿王妃才貌双全,特赐南海明珠十斛。“杨玉环谢恩时,余光瞥见远处李瑁与诸王谈笑,他望向自己的眼神里,既有骄傲,也有隐忧。她轻抚腕间玉镯,突然明白,这看似荣耀的赏赐,实则是将她推向更危险的境地。
深夜回府,杨玉环站在王府花园的九曲桥上。月光洒在水面,碎成粼粼银片。她想起洛阳杨府的海棠,想起初入长安时的忐忑。如今她虽成了众人瞩目的寿王妃,可这琼楼玉宇间,又藏着多少看不见的暗箭?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李瑁将披风披在她肩上:“在想什么?“
“在想,这长安城的月亮,和洛阳的并无不同。“她转身靠入他怀中,“只是照见的人心,却复杂得多了。“李瑁紧紧搂住她,却不知如何安慰。远处更鼓传来,惊起夜枭的鸣叫,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而寿王府的灯火,依旧在夜色中明明灭灭,见证着这对夫妻未知的命运。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