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章 寿王妃影 第五节:暗流初涌 (1/2)

开元二十六年的长安,入秋的风裹着枯叶掠过朱雀大街。寿王府内,杨玉环正在梨园指导新曲《春江花月夜》的编排。她手持檀木拍板,目光紧锁舞伎们的动作,忽然听见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王妃!不好了!“绿萼脸色煞白地闯进来,“宫中传来消息,太子...太子被废了!“

拍板“啪“地掉在地上。杨玉环只觉耳边嗡鸣作响,眼前浮现出太子李瑛温文尔雅的面容——数月前的宫廷宴会上,他还曾笑着称赞她的琵琶技艺。“怎么会?“她抓住绿萼的手腕,“太子向来仁厚,怎会......“

“说是谋反!“绿萼压低声音,“可坊间都在传,是武惠妃......“话音未落,便被杨玉环捂住了嘴。她警惕地扫视四周,梨园中舞伎们早已停下动作,个个脸色苍白。“休得胡言!“她厉声道,声音却微微发颤,“收拾一下,随我进宫。“

马车疾驰在长安街头,杨玉环掀起车帘一角。往日繁华的街道此刻一片寂静,行人神色匆匆,不时有金吾卫策马而过。她握紧腰间的玉珏,那是李瑁在她生辰时所赠,冰凉的触感却无法缓解掌心的汗意。

寿王府距兴庆宫不过半刻钟的路程,今日却显得格外漫长。当马车停在宫门前,她看见李瑁的青骢马歪斜地拴在廊柱下,缰绳上还沾着泥点。心猛地一沉,她提起裙摆,踩着绣鞋快步向椒房殿奔去。

椒房殿外,侍卫林立。杨玉环正要闯入,却被一名太监拦住:“寿王妃留步,陛下正在与寿王议事。“她透过门缝望去,只见李瑁跪在地上,玄色锦袍沾满尘土,而武惠妃斜倚在凤榻上,手中的鎏金香炉青烟袅袅。

“瑁儿,这太子之位......“唐玄宗的声音从殿内传来,杨玉环浑身血液几乎凝固。她屏住呼吸,却见武惠妃突然起身,珠翠晃动间,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陛下,瑁儿贤德,又得群臣拥戴......“

“母妃!“李瑁突然抬头,眼中满是惊怒,“太子乃皇兄,无端被废已是不公,儿臣岂敢觊觎储君之位!“殿内一片死寂,杨玉环看见武惠妃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而唐玄宗的眉头越皱越紧。

她再也按捺不住,猛地推开殿门。“陛下!寿王妃求见!“清脆的声音打破僵局。李瑁震惊地转过头,而武惠妃眼中闪过一丝阴鸷。杨玉环福身行礼,广袖扫过冰凉的青砖:“臣妾听闻太子蒙冤,心急如焚。陛下圣明,定能查明真相,还太子一个公道。“

“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武惠妃厉声呵斥,“还不退下!“

杨玉环挺直脊背,望向唐玄宗:“陛下,当年太宗皇帝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子位关乎社稷安危,若因莫须有的罪名废立,恐寒了天下臣民之心。“她的声音清亮,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

殿内气氛剑拔弩张。唐玄宗盯着她,目光锐利如鹰。良久,他重重叹了口气:“退下吧。此事朕自有决断。“

出了椒房殿,李瑁追上她:“胡闹!你可知方才......“他的声音带着后怕,却被杨玉环打断:“殿下以为,我该眼睁睁看着你卷入这是非之中?“她的眼眶泛红,“太子既已被废,若你再被推上风口浪尖,武惠妃...她是在将你架在火上烤啊!“

李瑁愣住了。秋风卷起杨玉环的鬓发,他突然发现,眼前这个女子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洛阳街头奔跑的少女。她的眼中有忧虑,有坚定,更有对他毫不保留的关切。

然而,风暴才刚刚开始。三日后,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被赐死的消息传遍长安。寿王府陷入一片愁云惨雾,李瑁整日把自己关在书房,不见任何人。杨玉环守在房门外,听着里面传来酒杯碎裂的声音,心如刀绞。

这日深夜,她端着一碗醒酒汤,悄悄推开书房门。李瑁趴在案上,满地狼藉,手中还攥着半卷《贞观政要》。“殿下,喝些汤吧。“她轻声道。李瑁抬起头,眼神空洞:“阿环,我是不是很没用?连皇兄都救不了......“

杨玉环放下汤碗,将他搂入怀中:“不是你的错。“她抚摸着他凌乱的头发,“可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武惠妃不会善罢甘休,她的野心...会将我们都吞噬。“

李瑁猛地坐直身子:“你是说......“

“陛下对武惠妃宠爱有加,如今又痛失亲子,正是心灰意冷之时。“杨玉环的声音冷静得可怕,“我们要做的,是让陛下看到,寿王府无意争储,只愿为朝廷分忧。“

窗外,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李瑁望着杨玉环在烛光下坚毅的脸庞,突然意识到,自己娶的不仅是一个温婉的妻子,更是一个能与他并肩面对风雨的知己。

接下来的日子里,寿王府一改往日的热闹。杨玉环遣散了梨园大半舞伎,只留下少数乐师,每日钻研《唐六典》中的礼乐制度。她亲自撰写奏章,建议在长安设立官学,推广儒家经典。李瑁则主动请缨,前往边疆巡视,数月未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