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三年腊月廿三,祭灶之日的长安飘着细雪。杨玉环倚在杨府西阁的雕花窗前,望着院中腊梅在寒风中摇曳。自曲江梅坞一别,她已足足七日未收到李瑁的消息,腕间的玉镯随着动作轻响,反倒更添几分焦虑。
“小姐,宫里来人了!“王嬷嬷的声音带着颤音,惊得她手中的绣帕滑落。只见前院停着朱漆宫辇,金吾卫整齐列队,高力士亲自捧着明黄诏书,在管家的引领下穿过垂花门。杨玉环只觉心跳如雷,却仍强自镇定,理了理鬓发,踩着绣鞋快步迎出。
“杨氏女杨玉环接旨——“高力士尖细的嗓音划破寂静。她跪在青砖地上,膝下寒意渗骨,却死死盯着诏书边缘的金线蟠龙。“咨尔杨玉环,秉性温良,姿质天挺,着册为寿王妃,钦此!“话音未落,王嬷嬷已喜极而泣,府中下人纷纷跪地叩贺,唯有杨玉环怔怔望着诏书,直到李瑁的贴身太监将一枚龙凤纹玉珏塞入手心,才恍然回神。
消息传开,长安城沸腾了。街头巷尾的议论声比雪花还密,有人说武惠妃爱其才貌,也有人暗讽杨家攀附皇亲。杨玉环却无暇理会,在宫中来人的指导下,开始筹备大婚事宜。绣房里整日飘着金线银线,十二名绣娘轮班赶制婚服,蜀地进贡的云锦裁成霞帔,上面的孔雀羽在烛光下流转着神秘的光泽。
婚期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那日,长安城门不闭,花灯如昼。从杨府到寿王府的十里长街铺满红毡,宫灯连成星河。杨玉环坐在八抬大轿中,盖头下的视线只能看见金线绣的并蒂莲纹。鼓乐声、欢呼声、马蹄声交织成一片,她却只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直到轿帘被人轻轻挑起,熟悉的雪松香气萦绕身侧,李瑁低沉的声音传来:“阿环,我来迎你了。“
跨过火盆的刹那,杨玉环终于看清夫君的模样。李瑁身着玄色婚服,腰间系着她送的梅形玉佩,眉眼间藏不住的笑意比花灯还璀璨。拜过天地后,两人被送入洞房。红烛摇曳中,李瑁颤抖着挑起她的盖头,四目相对时,两人同时笑出声来。
“这些日子可急坏我了。“李瑁握着她的手,指腹轻轻摩挲她掌心的薄茧,“母妃起初不同意,我在椒房殿前跪了整整一夜......“话未说完,杨玉环已用指尖抵住他的唇,眼中泛起泪光。她忽然想起洛阳的寒夜,想起在杨府苦练琵琶的日子,此刻终于明白,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然而,新婚的喜悦很快被宫中的暗流打破。三日后进宫请安,武惠妃坐在凤榻上,慢条斯理地拨着香炉里的沉香。“瑁儿如今成了家,也该多为朝廷分忧了。“她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杨玉环,“听说你在寿王府办了个梨园?“
杨玉环福身答道:“回娘娘,只是教府中歌姬些新曲,聊解烦闷。“
“哦?“武惠妃挑眉,“可别耽误了寿王的前程。“她顿了顿,转向李瑁:“明日随你父皇去狩猎,好好表现。“李瑁正要开口,却被杨玉环悄悄拽住衣袖。她笑着应道:“娘娘教诲,儿媳记下了。寿王定当尽心辅佐陛下。“
回宫路上,李瑁面色凝重:“母妃近来总在父皇面前提太子的不是......“杨玉环倚在他肩头,望着车窗外飞驰的雪景。她何尝不明白,武惠妃一心想让李瑁取代太子之位,而自己的出现,或许被视作拉拢杨家的棋子。但此刻,她轻轻握住李瑁的手:“只要我们在一起,便没什么可怕的。“
春去秋来,杨玉环很快成了寿王府最耀眼的女主人。她将洛阳带来的乐师编入梨园,又从民间招募了不少擅胡乐的艺人,创作出《胡旋新调》《霓裳续曲》等曲目,引得长安贵族争相效仿。李瑁每次出征归来,她必亲自弹奏一曲,两人在月下对饮,好不让人艳羡。
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开元二十五年春,宫中突然传来太子李瑛谋反的消息。寿王府一夜之间戒备森严,李瑁被紧急召入宫中,三日后才面色阴沉地归来。杨玉环为他卸下披风,发现衣摆上沾着血迹:“发生何事了?“
李瑁将她紧紧搂入怀中,声音沙哑:“太子...连同鄂王、光王,都被废为庶人了。“杨玉环浑身发冷,她记得咸宜公主婚宴上,三位王爷还曾与李瑁把酒言欢,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更让她心惊的是,满朝文武都在私下议论,此事与武惠妃脱不了干系。
“阿环,“李瑁抬起她的脸,眼中满是忧虑,“无论发生何事,你都要护好自己。“杨玉环点头,心中却隐隐不安。她望向窗外,暮色中的长安城一片寂静,唯有寿王府的灯火在风中摇曳,仿佛随时会被黑暗吞噬。
这一夜,她辗转难眠。想起武惠妃看自己时那意味深长的眼神,想起李瑁近来愈发沉重的神色,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轻轻起身,走到琴案前,抚摸着父亲留下的琵琶。弦音响起的刹那,她忽然明白,这看似华丽的寿王妃身份,或许正是将她卷入宫廷漩涡的开始。而等待她的,将是比洛阳深宅更为复杂的命运。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