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未能得到天子的升官封赏,公孙度父子的心中却并未被失落所填满。毕竟,收获公孙瓒全部势力的投诚,这份实打实的助力,远比任何虚浮的官职荣耀都更具价值。然而,新的难题如汹涌潮水般接踵而至,蓟城的粮草困境,恰似一块沉重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心头。
在成功占领蓟城之前,军队与袁绍大军历经了漫长且胶着的缠斗,粮草的大量消耗难以避免。眼下,蓟城坐拥五万六千余兵力,军中精兵猛将云集,整体态势呈现出防守有余、进攻稍显不足的局面。北平那边,凭借城外那三座宛如铜墙铁壁般的箭楼,固然能够有效抵御外敌的强攻,可这也使得兵力调配受到极大程度的限制。
公孙度全身心投入到招降人才的工作中,同时紧锣密鼓地推进蓟城的建设,治安巡查、军队训练等事务千头万绪,忙得众人不可开交。谁能想到,袁绍竟趁他们在蓟城立足未稳的关键时刻,从晋阳和南皮两地同时挥师,气势汹汹地直逼蓟城而来。公孙度心急如焚,第一时间便考虑从北平调兵支援。然而,南皮的敌军早已在西门口严阵以待,辎重部队一旦贸然出动,必定会与袁绍进攻蓟城的大军正面遭遇,如此一来,损失必然惨重,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战局陷入被动。无奈之下,众人经过反复权衡,决定先咬紧牙关,凭借蓟城现有的兵力和防御工事,顽强挺过这波凌厉的攻势。
战场上,袁绍的大军乍看之下,兵种可谓齐全,木兽、井栏、枪兵、戟兵、骑兵一应俱全,军容颇为壮观。可深入观察便会发现,其将领素质参差不齐,着实令人堪忧。仅仅几个回合的交锋,公孙度这边凭借着出色的战术指挥和将士们的英勇奋战,便成功抓获了好几名袁绍军的将领。这接连不断的战斗,让公孙度等人逐渐领悟到,战争的频繁爆发,对他们而言非但不是灾难,反而是难得的机遇。以往,他们对敌人主动进犯深恶痛绝,那种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的滋味,实在是苦不堪言;如今,他们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甚至开始期待袁绍主动发起进攻。因为每一次激烈的战斗,袁绍都会如同“送财童子”一般,源源不断地给他们送来钱财、粮草,还有至关重要的人才资源。
如今,摆在公孙度面前的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和未来发展走向的战略抉择:究竟是先攻打晋阳,还是先攻打南皮?截至目前,他们仅仅成功整体吞并了公孙瓒这一个势力,距离梦寐以求的人才济济、兵强马壮的理想状态,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常常陷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尴尬困局。面对这一棘手难题,究竟该如何破局?答案逐渐明晰:唯有让战争更加猛烈地爆发,让更多的人才在战火中被俘虏,充实到自己的阵营之中。如此一来,就必须精准地寻找一个能够让袁绍不惜一切代价,拼命调兵谴将,与他们展开殊死搏斗的战略要地。
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深思熟虑,众人齐聚一堂,开始全面分析攻打两地的利弊。南皮作为袁绍起家的根基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周边城池星罗棋布,彼此呼应。进攻南皮,虽然战斗必定会异常激烈残酷,但也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俘虏大批才华出众的人才。一旦成功攻下南皮,再顺势拿下平原,就能巧妙地将袁绍的势力一分为二。袁绍必定会为了夺回平原,不惜一切代价拼死反扑。因为他如今已经牢牢掌控了黄河以南地区的濮阳、北海、小沛和下邳,平原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犹如咽喉要道,关乎他整个势力的布局和未来发展走向。如此一来,袁绍阵营中的人才就会在这场持续不断的战争中,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公孙度手中。
反观晋阳,地处西北边陲,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若率先攻打晋阳,他们的地盘会在北面被拉成一条漫长的战线,各个据点之间相距甚远,无论是调集人才、兵马,还是运输物资,都会面临极大的困难和阻碍。这就好比一个人贸然伸出两只拳头,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将自己的胸脯完全暴露在外,敌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破绽,攻击他们的要害部位。
公孙熙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关键问题,他迅速召集众人,详细且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攻打南皮,表面上看危机四伏,充满了风险和挑战,但实际上却蕴含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以战养战的策略,在激烈的战斗中不断扩充实力,逐步壮大自身。而且,一旦成功将袁绍的势力分割,我们便能凭借自身的优势,逐步蚕食他的地盘,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至于防守方面,我们可以依托蓟城和北平现有的坚固防御工事,确保后方的稳定与安全。”
田丰作为公孙度麾下足智多谋的谋士,也点头表示赞同:“公子所言极是。进攻南皮,我们能够成功打乱袁绍的战略部署,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俘虏的人才,将他们充实到自己的智囊团和将领队伍之中,全面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指挥水平。”
众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分析。最终,经过反复权衡和慎重考虑,大家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先攻打南皮。公孙度立即下令全军进入紧急备战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