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五十六章 一等机械正 (1/2)

刚刚过了元旦学校刚开学,李巍接到电报,飞到了柏林。

程大使一见面就报告了个好消息:“国内决定采购三十架岩鸽机!”

其中二十七架单座的轻型攻击机型号,三架双座的教练机。这是整整一个大队的编制!实际上这笔单子是年前就下的,只是国内出了西安事变,耽误了时间。

“你搞的那个什么礼花,国内很喜欢。”程大使拿出一个大信封:“这是兵工署署长俞大卫(维)的亲笔信。”

所谓“礼花”就是空射火箭弹,国内空军已经实验成功,对这种相当于一发105毫米炮弹的武器非常满意。

信的内容很官方,兵工署署长在信中对李巍表示了肯定,赞许。

官话,场面话,看看就算。但是,大信封中的一个小本本,让李巍心花怒放,在办公室就跳起舞来!

“一等机械正”证书!

卧槽,这可牛逼大了!

这是职称,但不是一般的职称。甚至可以当成古代的“官员品级”看待!

要知道此时的中国,刚刚给技术人员定职称,最顶级的是“一等和二等机械监正三等机械监正”,相当于中将和少将以及准将,全国只有区区数人,地位非常尊崇,有点类似后世的工程院院士。

而“机械正”有一等二等三等,相当于上校中校少校,李巍这个一等机械正相当于上校!灰常牛!国内兵工厂的总工厂长也不过如此!

其下还有相当于三级尉官的一二三等机械佐。但哪怕是三等机械佐,也相当于助理工程师。

总之,有了“一等机械正”的证书,李巍在国内,在工程技术行当中,基本上就横着走了!

“如果再升一级,岂不是?”

李巍脑海中野望了许久,咱要当院士!(机械监正)

程大使看着李巍蹦哒,等李巍蹦哒完了,问到:“你能不能在国内设立一个飞机制造厂?”

“能,太能了。”李巍道:“我保证,半年之内在国内建一个飞机厂。”

话说,这本就是李巍的计划。

空军的订单,解决了李巍一个大问题,他终于有“美元”了!

国内的这批飞机订单总价(包括零配件)近七十万马克,但中国没有多少外汇,德国给了九千万马克的信用资金池,双方主要是以货易货的贸易。不过,在这笔交易中,有少部分的外汇,五万美元。

当即,李巍飞到汉堡,毫不犹豫的处理了囤积的钨矿砂。原本二十五万马克的钨矿砂,现在已经翻了一倍,价值五十多万马克,还了三十万马克的贷款还剩下了二十多万马克。

随后又说服了吕贝克威廉厂,李巍以十二万五千马克,兑换了五万美元!还了欠威廉厂的两三万马克欠债,手头还有五万马克!

虽然,钨矿砂还会涨,但,美元对李巍很重要!

手头有五万美元和五万马克,青蛇战斗机的研发计划终于有了资金!

尤其是购买美国赖特R1820发动机的资金!要知道研发中的青蛇战斗机,直到此时连一台可靠的发动机都没有。

吕贝克威廉厂此时的产能足够,加班加点,一个月内就能完成这三十架飞机的订货。中国从国外采购飞机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之高的交货速度,还不到二月底,三十架飞机以及几名工作人员已经登船,奔赴中国。四月初,飞机抵达国内笕桥航校,五月,三十架飞机已经组装试飞完成列装空军!

由于对岩鸽机熟悉,沈崇诲成为岩鸽机暂编大队的大队长,其他曾经来德国培训的三个飞行员成为了中队长。由于是非主力部队,军衔比其他的大队长低了点,只相当于中队长,但也跨入了校官的台阶,成为一名少校军官。

好事连连,元月底,格林把最后十万马克专利费打到了李巍的账上!

格林在三七年,终于全面在德国推广高频淬火了。事实证明,格林这种贵族出身的人物,并不会如同小生意人玩某些不入流的手段,比如赖账。但,李巍对这种人戒心永远在。

资金进一步宽松,有钱科研也变得容易,李巍几乎没有心疼一秒钟,豪掷五万马克做了一天的风洞实验!

五万马克!折合成黄金的话,足足十八公斤多!说是豪掷,一点点都不为过!

说实在的,青蛇战斗机的风洞实验,尤其是有关层流翼部分的实验已经拖延太久了。但拖延的时间长有拖延的好处,那就是准备充分!

青蛇战斗机风洞实验已经做过很多次,甚至都做过高速风洞实验,但那些都是小模型,或者低速风洞。百分之十四点五的模型并没有经历过三百公里以上风速的实验。

为了这次风洞实验,涡流小队集中了全部人手!为了做好这次的实验,仅仅是纪律和程序培训,就进行了整整三天。而且,实验前,所有人还养精蓄锐了一整天。五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