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等人做完实验回到哥廷根,威廉飞机厂已经把第一架样机完成了组装。虽然德国人过圣诞节,中国人可没这个习惯,大家只是小小的休息了一天就继续忙碌。
花了两天时间,根据风洞实验的结果,最后对这架飞机进行了改进!
一九三六年一月十八日!李巍选了个好日子。为自己设计的第一架飞机起了个名字。
这款教练机有了正式命名WL1教练机。WL既是李巍的汉语名字首字母(姓在前)缩写,也是李巍的德文名字威廉的缩写!
比正式名称更重要的是昵称,李巍绞尽脑汁起了个名字“岩鸽”!蒙皮组组长黄莹玉提出,应当叫“赛里斯鸽”,赛里斯是西方对中国的古称,也有丝绸的含义。
““丝绸鸽”更好听!”黄莹玉的理由。
虽然,但是,李巍还是采用了岩鸽的昵称。
该试飞了!
那么,现在的问题来了。李巍是会开飞机的!甚至在一个多月前拿到了这个时空的飞行执照。李巍是会开飞机的,甚至都在塞斯纳172上飞了一百多小时。
但是眼前这种“古董级的木质飞机”呢?虽然李巍自诩“无其形存其神”,但毕竟不是同一架飞机!
爱好只是爱好,开飞机要是真摔了,那就是小命不保。刚穿越一年,李巍可不想去找死,他也不保证能再穿一回。但是,仅仅论对于这架飞机的熟悉,李巍绝对的当仁不让,是有资格做试飞员的!
本来咱们的猪脚是个谨慎的人,他是找了试飞员的。只是,德国空军极速扩军,他找的试飞员,也就是滑翔俱乐部的教练马库斯.韦伯,已经被德国空军征召入伍了!另一个教练,水平就相对的低了,并不足以担任试飞员。
早晨六点。
李巍手脚利索地爬上飞机。岩鸽机的驾驶舱入口与塞斯纳172不同,塞斯纳的驾驶舱是侧面开门如同汽车门的结构。而岩鸽机由于是木质飞机,为了保证结构强度,不可能侧面开门。因此,驾驶舱的入口设计在了顶部。
上单翼的飞机,这么设计驾驶舱入口,其实就等于在机翼的正中间部位开口了。也就是说,飞行员教官和学员都是要爬到飞机顶上,才能入座!虽然设计了脚蹬,但进入驾驶舱,的确不很方便。在材料比起二十一世纪低了几个等级的情况下,完美的飞机是不存在的!
不过,驾驶舱的顶盖,乃是两块可以滑动的弧形有机玻璃,也就是说,实际上这架飞机乃是先进的封闭式座舱!
这一点,设计的很是巧妙,如果飞机在空中遇到危险,座舱盖子向后推,飞行员和学员就可以跳伞逃生了!
如此设计,最大的优点在于,飞机看上去,真很漂亮!咱们的猪脚审美还是在线的!
李巍坐进驾驶舱,手脚熟练地拉杆蹬舵。话说,这套操纵机构,就是李巍亲自操刀仿塞斯纳172设计的,只是缺少了助力系统,变成了简单纯粹的机械控制而已。
“副翼动作正常!”
“水平尾翼动作正常!”
“尾舵(垂直尾翼)动作正常“!”
木工马鹏喜欢飞行,经过测试,这个小伙子前庭平衡感非常好,现在是李巍的飞行助手。
“报告老板,检查完毕,一切正常。”
李巍再一瞧,经理汉斯.瓦格纳亲自上阵,已经把发动机搅把(人力启动发动机的曲柄)插到了飞机上,只等自己加油门了。
管他呢。
李巍深吸一口气,试试再说,地面溜达,没什么难的。飞机开得不算多,车,开得多了!这次试车,目标是把飞机地面滑行,开到机场!
打个手势,握紧操纵杆,让操纵杆保持中立。汉斯瓦格纳熊一般的身躯迅速摇动搅把,李巍顺势给化油器加了加油,马鹏一搬螺旋桨,启动发动机。
发动机欢快地一震,喷出一股黑烟,迅速启动,轰轰作响,震耳欲聋。
新发动机,一次启动成功。经理汉斯瓦格纳面露笑容。发动机系统是他搞的,而且这个发条启动器也是他定制并改装的,效果极好!所谓发条启动器,原理类似钟表里的发条,不过使用的发条乃是厚厚的弹簧钢板,人力通过搅把把发条上劲(需要摇动四十圈),发条释放之后带动小齿轮,然后再带动发动机。
李巍吐槽:这年头的发动机噪音可真无法形容,一百五十分贝,有没有?
风门正常,节流阀正常,一切正常。李巍再次吐槽:风门和节流阀竟然不能连锁,太落后了。
现代开车,开飞机,只用踩油门或者推节流阀,但目前的德国,调整发动机功率,必须调整发动机进气风门和供油的节流阀!很麻烦的。
发动机震动实在厉害,连仪表盘上的指针都在抖动。但是,根据李巍此前的飞行经验,岩鸽机使用了悬挂发动机安装的方式,震动已经比其他飞机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