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七十一章 乱民谋逆,泽公赴陕 (1/2)

“先生,大伙皆是兄弟,有话慢慢说,莫要动火。”主位上的王二出言劝解道。

那被称作先生的中年男子目光如炬,扫视众人一圈,缓缓说道:“缘由有四。其一,造反之事,无论出于何种缘由,在历朝历代皆是诛九族的大罪。就如那唐末黄巢起义,虽曾纵横一时,可最终下场凄惨。朝廷先招安,而后寻机处置我们,易如反掌。”

“其二,抛开造反这一身份,我们当中不乏逃兵、叛卒、驿卒、响马之流,本就为朝廷所通缉。一旦接受招安,岂不是自投罗网?这叛逃之罪的惩处,诸位心中应当清楚。”

“其三,我们诛杀朝廷命官,擅自开仓放粮,依照大宋律法,此罪足以让我们死上十回。”

“其四,朝廷既言招安,为何又派大军前来?若有诚意,派一钦差大臣足矣。大军压境,其意图已然昭然若揭。”

“综合此四点,诸位还觉得能接受招安吗?”

营帐内众人听闻,脸色阴沉如水。其实,多数人心中亦明白其中利害,只是尚存一丝幻想罢了。

过了片刻,一人犹豫着开口:“听闻朝廷派了宗泽大人前来,这位老大人一向清正廉洁,关爱百姓,朝廷派他前来,或许是有诚意的。要不我们派人去探探口风?”

“哼!”先前反驳之人冷笑一声,“宗泽大人爱民如子,这确是实情。但他还有个‘宗铁面’的外号,你们且想想,他会不会为了陕西数百万百姓,而对我们痛下杀手?”

又过了一会儿,主位上的王二眉头紧锁,沉声道:“先生,依您之见,我们如今当如何是好?”

“既已踏上此路,便如离弦之箭,再无回头之日,唯有一条道走到黑!”先生眼神中透着狠厉,仿若一只择人而噬的猛兽。

“常言道: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大涝之后必有大疫。今年陕西的旱灾百年难遇,如今寒冬时节,尚可勉强支撑。但待到来年开春,那些被冰雪掩埋的尸体一旦解冻腐烂,疫病必将肆虐。届时,即便朝廷赈灾,又能拿出多少粮食,来养活这陕西数百万饥民?朝廷若真有富足钱粮,又怎会拖欠军饷,致使我们走投无路,被迫反叛?人若是饿极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陕西必定会再次爆发民变。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先发制人!”

王二心急如焚,催促道:“先生,您就别兜圈子了,快说具体该怎么做!”

先生见王二这副模样,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但仍迅速说道:“其一,待会儿我们将其中利弊向众人言明,愿走愿用,悉听尊便。留下之人必是精锐,无后顾之忧,指挥起来也更为得心应手。其二,今日清晨听闻消息,朝廷从太原调运了一批粮食,今晚或明日清晨便会抵达白水。我们趁机劫取一部分,而后即刻转移驻地,遁入深山之中。这白水一带山峦叠嶂,我们对地形了如指掌。只要有了粮食,这深山老林便是我们的天然屏障。官军若是大军前来,在这高山深涧、羊肠小道之间,难以展开兵力;若是派兵过少,我们便在山中与其周旋。只要熬过开春,待民变再起,我们便可竖起大旗,迅速扩充队伍。到那时,金银珠宝、美女佳肴,应有尽有。若能成就大业,封王拜相亦非难事。昔日绿林赤眉起义军尚能搅乱天下,我们又有何不可?”

言罢,先生眼中满是狂热,仿若已然看到了那辉煌的未来。

营帐内的十余人闻言,精神为之一振,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封王拜相的诱惑,如同磁石一般,紧紧吸引着他们的心神。

“首领,先生所言甚是,您就下令吧,兄弟们都愿追随您!”

“对,干就完了,大不了一死,死前能享受一番,也值了!”

“首领,横竖都是死,不如拼死一搏!”

众人纷纷请战,群情激昂。

王二看着众人,脸上满是纠结之色。他本是普通农民,因饥荒所迫才揭竿而起,一心只求能有口饭吃,如今朝廷招安,若能安稳度日,谁愿再冒生死之险?可先生所言句句在理,无论哪一条罪名都是灭顶之灾。即便眼下招安,朝廷或许暂时不动声色,但半年一载之后又当如何?谁也无法预料。

见王二犹豫不决,先生嘴角上扬,轻声劝道:“首领,想当年李特因灾荒率流民起义,也曾割据一方。大家都是血肉之躯,谁又比谁差呢?待队伍壮大,我们尊您为王,共享荣华富贵,岂不快哉!”

“好,就依先生所言!”王二猛地一拍桌子,仿佛下定了决心,“先生,我们何时行动?”

“路线我已安排妥当,只等天黑,便可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先生自信满满地说道。

“好,一切听从先生安排,兄弟们各自准备!”王二一声令下,众人纷纷起身,鱼贯而出,各自忙碌起来。

若有熟知军事之人在此,定会发现这营帐中的十余人大多是行伍出身,身上散发着久经沙场的气息。

与此同时,民变队伍磨刀霍霍,而他们口中议论的宗泽的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