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是一段迷茫又不知应该做什么的年纪。但是这一群孩子里,因为家庭原因,到了最后的阶段,总是不来学校,不愿意读书。
读书无用论再一次成为他们之间的话题。很难想象,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后,高科技的影响并没有让这些人进步,反而是促使了一部分人退化,他们成为社会上漂流浪荡的人。
没有目标,又迷茫。我走在街上看到他们,会莫名的低头而过,这份职业,开始出现大量的社会评价。每个人都告诉你,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言行应该怎么样才算符合教师的要求。
我开始对这样的社会评价出现厌恶,大约是当我们的立场变得尴尬的时候,孩子不来读书,怪老师,孩子来读书学不好,怪老师,孩子厌学离开学校,还是怪老师。
班上的有个叫章杰的男孩子,他一入学表现还是积极的,但是学习基础较差。加上他在家的母亲因为二婚,生了他后对他百般疼爱,他的母亲过于依赖他。
过度的依赖就会溺爱,于是他的反常是在对学习没有兴趣后的第二学期,大量打游戏看电视玩手机后,他彻底跟不上每一科的文化科的进度,唯一感兴趣的事体育,但因为懒散,连体育跑步也成了问题。
从街上走过,我看到我们学校不读书的孩子都在学校附近游荡,因为无事可做,所以他们常常拿着手机蹲在街角。
这类不读书混迹在街落的青少年,相信每个地方都存在吧。
最近两年,国家推行义务教育全免阶段,很多学生已经不知道教育的意义了,记得我的父母辈那个年代,很多人想读书而家里贫困供不起,现在这个社会是家里想送来学校奈何学生不愿意。
社会上有很多诱惑,让这些学生沉溺其中,打游戏,一整天就可以过下去。
睡觉,睡一整天,就是他的一天。
章杰是逐渐不来上学的,初一偶尔缺席,初二短短几天不来学校,初三下学期直接不来学校,相对于在学校内的生活,他更向往在家的生活,所以他最近在街上混,我已经联系了很长时间的家长,进行沟通也无疾而终。
最怕做的事,就是没有结果的等待与努力。
目前的读书无用论盛行在青少年一代,看似群体的人师不够,但更多的事他们对待这个社会现状的认知理解。
以往我会觉得他们没有远见,但是现在我会觉得是他们生活的年代与我们截然不同。
他们是生活在优渥物质丰富的21世纪,他们拥有着无数机会可以改变,可能相对于以往单一的读书之路来说,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变数,但是青少年,往往对于自己的未来不是那么明确的前提下,他们往往学不会的生活技能只能依赖于社会的救赎。
作为一名教师,最害怕的莫过于当你的学生在接受社会能力方面无法适应社会而给社会造成阻碍。
那天,我心情很低落,因为在街头遇到的学生不来读书的,都是我教的学生。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