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策马啸江胡
宋宣和四年春夏之交,宋江率领被招安后的梁山大军,连年征战,最后剿灭了被朝庭称为四大寇中的最后一个反王——永乐王方腊政权。
战争结束了,大帅宋江率领梁山大军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
宋江在坐骑上举目远眺,看着象海浪一样的一片旌旗,志满意得心情极好。惬意地对旁边的军师吴用道:“回忆梁山大军被招安以来,为朝庭平息了辽国犯边,宋辽边境如今安定。继而讨平了王庆、田虎,方腊三大反王。这些年创下了赫赫战绩、立下了不世之功。外患内祸被我梁山大军全部夷平、大宋再无战事。得此结果我等夫复何求!
先生,我梁山大军的流血牺牲换来了大宋海晏河清,天下太平,值了!众梁山兄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修成了正果,今日还朝受封,光耀门庭,泽妻荫子,也不负我等求得招安的苦心。”
吴用对宋江之言并无讨好附议之色,脸上反而闪过一丝忧愁,落落寡欢地说:“公明哥哥有所不知,人各有志,也许有些兄弟要的不是这种结果。”
宋江咀嚼着吴用的话,顿时失了兴致,沉思了一会叹道:“先生说的没错,人各有志,我们不能左右兄弟们的志向,只能凭祖传正统的道德行为做事,就我而言,在世上留个清名足矣。
盛宴必散,世事本就如此。如今功成名就,兄弟们各有打算,却是强求不得。公孙先生已经离开军伍回到二仙山修道去了,行者武松出家修行了,他们开了个头,必定还有其他不喜那官场规矩的兄弟也会自行离去。如今何去何从,就由着他们自己吧,我干涉不了也不会干涉。”
吴用不无心酸地说:“当初我等百零八个兄弟济济一堂,叱咤江湖,何等兴盛、惬意。招安初时我们绝没有想到招安后会落到现在这个结果,百零八星陆陆续续在征战中献身,如今只剩得二十多人。
北战南征这些年下来,百零八星大多数已经殒落,幸存的二十多个兄弟也多半看透,对名利已经看淡了,认为活的轻松愉快才是最好的人生。因为有了这种思想的支配,不愿做官可不止公孙先生、武松等几人,愿意留在朝中为官的怕是不多了。”
宋江闻言,垂下几滴泪来,唏嘘道:“先生不须悲伤,古来征战几人回,男子汉何惧一死,兄弟们为朝庭战死,换来了天下太平,虽死犹荣。”
吴用叹道:“公明哥哥大义凛然,高俅那些佞臣可不会这么想,只会觉得我梁山兄弟死的还不够多,最好是全部死光,他们才心安。
我们征战的胜利也许只能换得短暂太平。庆父不去、鲁难未已,有这些奸佞当权,免不了还会重启战祸的。”
宋江闻言心一冷,勃勃兴致?间烟消云散,浩然之气悄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几丝愁云爬上了眉头,笼罩了心头。
宋江与吴用二人在悲死悯生地说着回朝受封的话题。混江龙李俊、出洞蛟童威、翻海蜃童猛这三个光屁股长大的兄弟也在悄悄地说着同样的话。
李俊问:“人各有志。童威、童猛兄弟:赵皇的战事已了,接下来兄弟们当官的当官,做民的做民,各奔东西。我们是到太湖去找费保、倪云、高青、狄成四个兄弟,还是跟着宋公明哥哥回朝受封?你们俩说说各自的主意。”
童威想也没想马上回答:“当然是到太湖去践约。我们三个与太湖四杰在打方腊的时候偶尔结识,却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当即结义并说定了,打完方腊,我们就不再留在军中,到太湖去与费保。倪云、高青、狄成四个兄弟打鱼贩盐,做回我们的老行当。”
童猛也道:“我们自小就习惯了在水里混生活,讨嫌腌脏的官场。与其在官场中天天被奸贼算计,不如在太湖个率性而为、自由自在的渔民,省得受鸟气。”
李俊长长地叹着气说:“没错!想当初我们就是受不了鸟气才上梁山的,那时候替天行道,快意恩仇,无拘无束,何等自由快活。
招安之后我们就与替天道无缘,自由没有了。回忆招安前的快活日子,再想想招安后的生活,真是感慨万千。”
童威赞道:“哥哥说的好,替天行道的梁山英雄变成了职业打手,四大寇中的老大收拾了老二、老三、老四,说起来乏味的紧!
还是离开军伍做回渔翁。有时间打点鱼,有机会贩点盐,啧、啧!那日子过得才有滋味。”
李俊笑道:“我们肯定是不会接受皇帝封赏、要回到乡野民间去的。而且也不能让心心念念的替天行道这样就消失,我们回到江湖去重操旧业,将替天行道继续做下去!”
童威、童猛齐声叫好:“好!好!好!这才是我们所要的生活,才能体现出我们的真性情!哎,太怀念当年的生活了。”
李俊:“好,就这么说好了。当然,我们也要找个离开的理由,让宋江哥哥同意。大家情真意切兄弟一场,生死一场,好聚还要好散。”
童威、童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