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六章 锋芒·舌战群儒与女儿一课 (2/3)

就足够让你昂着头走路!”小雅眼睛里那层水汪汪的雾气,慢慢地、慢慢地消散了。一种懵懵懂懂,却又异常坚定的东西,像初春破土的小芽,在她清澈的眼底悄然萌发、生长。那一晚,林晚知道,她在女儿小小的世界里,一砖一瓦,开始用心砌一座叫做“爱”的堡垒,它要足够坚固,能抵挡外面的风言风语。

“单亲家庭的孩子,缺的从来不是一个称呼,而是那些自以为是、带着标签的同情眼神!”

咱们当妈的,是怎么告诉孩子,家的形状可以不同,但爱,永远满满当当、一点不少?

(五)“晚照·空间”:妈妈是女儿眼中的光

周末,“晚照·空间”的木工坊里,弥漫着新鲜松木特有的、令人心安的清香。林晚利落地挽起袖子,露出小臂流畅的线条。量尺寸,画墨线,推拉锯子…那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感,像一场无声的舞蹈。小雅系着妈妈亲手做的小围裙,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旁边,踮着脚,认真地递着凿子、砂纸,大眼睛亮晶晶的,映着窗外的阳光,像落进了星星。当林晚仅凭着一把灵巧的曲线锯,像变魔术一样,将一块笨重敦实的木料,一点点雕琢、打磨,最终变成一匹线条流畅优雅、憨态可掬的小马摇椅时,围观的孩子们“哇”地一声,爆发出真诚的惊叹:“林阿姨!你好厉害呀!”小雅立刻挺起小胸脯,小脸儿激动得红扑扑的,声音又响又亮,带着藏不住的骄傲:“这是我妈妈做的!我妈妈!”阳光正好从高高的窗户斜射进来,细碎的木屑在金色的光柱里轻盈地飞舞、旋转,像一场小小的金色雪。它们落在林晚沾着汗水的肩头,也温柔地落进了女儿那双盛满了崇拜和骄傲的眼眸深处。就在这一刻,在这个充满木头香气和惊叹声的小小空间里,小雅不再是“那个没爸爸的孩子”,她是“超厉害林阿姨的女儿”!林晚看着女儿闪闪发光的眼睛,疲惫一扫而空,心里涌动着一种比挣多少钱都踏实的暖流。

“我能给闺女最硬的底气,不是给她编造一个虚幻的‘爸爸’,而是自己活成一座她可以仰望的山。”

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你在孩子亮晶晶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闪闪发光的倒影?

(六)风过留痕:坚硬世界的微妙松动

那场家宴之后,热闹的家族群破天荒地安静了好一阵子,静得有点…刻意。倒是隔壁单元热心的王姐,有天在菜市场“偶遇”林晚,硬是往她菜篮子里塞了一大把水灵灵、带着露珠的小青菜,还左右瞄了瞄,压低声音,带着点解气的笑意说:“晚妹子,那天…啧!干得漂亮!我家那口子回来学给我听,听得我这心里头啊,别提多痛快了!”连小区门口那个总板着脸、像尊门神似的保安老张,看见小雅背着书包放学回来,破天荒地扯动嘴角,挤出了一个堪称“慈祥”(虽然有点僵硬)的笑容,还点了点头。日子还是那个日子,太阳照常升起落下,世界并没有因此天翻地覆。但林晚隐约感觉到,某些根深蒂固、像水泥墙一样坚硬的成见,似乎被那天她不管不顾亮出的锋芒,撬开了一道细细的缝隙。风依旧在吹,但吹过来的方向,好像…悄悄地,有那么一点点不同了。这变化细微得几乎难以察觉,却像春日里第一缕破土的风,带来一丝新鲜的、带着泥土气息的希望。

“当你站得笔直,活得坦荡,连那些闲言碎语,都得仰起头来看你。”

姐妹们,你们勇敢地为自己发声、活出真我之后,有没有发现周围人的眼神和态度,也悄悄起了变化?

(七)小苗初长:女儿的独立宣言

又过了些日子,小雅放学回来,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宝贝——手工课上做的泥塑小房子。那房子捏得歪歪扭扭,烟囱有点斜,窗户也不太规整,却透着一股子蓬勃的生命力。她献宝似的捧给林晚看,小手指着房顶上那个小小的烟囱,一本正经地讲解:“妈妈你看,这个高高的、冒烟的是你的工作间!旁边这个矮矮的、带小花窗的,是我的小屋!你看你看,我们的屋顶是连在一起的!”小小的泥塑房子里,没有预留“爸爸”的位置。林晚看着女儿认真的小脸,心里头像被温热的潮水漫过,又暖又胀。小丫头哼着不成调的儿歌,开始整理她那张堆满了画纸和彩笔的小书桌。林晚习惯性地想伸手帮忙,小丫头却像个小大人似的,小手一摆,脆生生地说:“妈妈,不用你!我自己能行!你不是说过嘛,自己的‘地盘’,自己管!”这句稚气未脱却又掷地有声的“独立宣言”,比林晚在家宴上任何一句铿锵有力的回怼,都更让她感到震撼和欣慰。窗外,大片大片的晚霞正肆意燃烧,染红了半边天空,如同天地间一场无声却盛大的喝彩,送给这棵正在努力挺直腰杆的小苗。

“孩子的脊梁,是在我们一次次挺直的背影里,悄悄长硬的。”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有主见,你们是不是也在他们身上,惊喜地看到了自己坚韧的影子在闪光?

(八)四十开挂:老娘定义自己的星辰大海

夜色温柔,像一块巨大的丝绒幕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