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4章 三文管饱 (2/3)

清欢被挤得踉跄,冷着脸冲着人群中还在与人攀谈的林傅盛喊:“你还愣着!过来帮忙记录。”

张郎中从公堂出来,见衙门被围得水泄不通,连忙帮着招呼众人:“各位移步巷口新租公铺,唐老板坐下为你们登记,那边宽敞。”

在林傅盛和张郎中的疏导下,登记的队伍蜿蜒半条街,明日座无虚席。

回程路上,林傅盛笑滋滋地念叨开业细节,唐清欢却一言不发,只顾低头清点账本。

到达茶铺时,已是酉时。

不远处正走来一波人,她定眼看去,正是陈三带着码头汉子走来。

“唐小娘子,听闻明日开业,我们一帮兄弟定来捧场,这以后码头的茶汤就要靠你供着了。”

唐清欢略带尴尬,蹙眉摊出记录小本子:“怕是没有那么多座位了......”

陈三瞧了瞧本子上画得七七八八的横竖条,突然豪迈大笑道:“不打紧!我们自带家伙!”他晃了晃腰间的葫芦。

“多谢各位!橘皮茶三文管饱,日日此价。”唐清欢比出三指,笑道。

这群码头壮汉,欢呼搭肩齐声道:“管饱?咱们就日日喝到饱腹.......”

暮色褪去昏晕色,茶铺门口的临时灶台前,缓缓飘着蒸麸皮糖窝窝的甜香,灯火中映着两人忙碌的身影,看上去携着难得的小两口默契。唐清欢眼前显现出一串金色的小字:

【功德值 20!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帮助百姓脱离苦海。】

她暗自嘀咕,这引灵灯多半是失灵了。本是唐家的祖传神灯,怎么尽帮着林家?她本想着和离,老感觉这灯在撮合。

翌日卯时,太阳温热的徐徐上升,江面的寒雾退散迅速。

“清欢茶铺”四个墨色大字,显得生气盎然。

这是林傅盛提笔让木匠赶工雕刻的匾额,笔记苍劲有力。

门楣两侧,红绸扎成的喜庆绣球随风轻晃。

“噼里啪啦——!”陈三带着几个壮汉,点燃了长长的爆竹。

硝烟弥漫中,他扯着嗓子吼:“吉时到——!清欢茶铺,开张大吉喽——!”

没有请舞狮,也没奏乐班子。

但这帮粗豪的码头汉子,自发地拍着巴掌,吼起了走船时哼的粗犷民谣,那调子带着江水的味道,混着爆竹的喧嚣,竟比什么丝竹都热闹,瞬间就把码头上早起干活的人气儿全聚拢了过来。

外摆的茶桌陆续零零散散坐满了人,陈三领着十几个汉子,用葫芦盛满茶汤,欢快地朝码头干活去了。

上午辰时末,刚卸完一船货的脚夫,抹着汗就挤了过来:“唐小娘子,先给俺来一大碗!嗓子眼冒烟了!”

“闻着真香!这橘皮味道,提神!”

“三文管饱?当真?俺们兄弟几个可都是大肚汉!”

一时间茶铺,处着七嘴八舌的声音,却让清欢听了,格外悦耳。

唐清欢叮嘱过林傅盛卧床休息,但他非要自发的给客人提壶、倒茶、收钱,这一人顶三的动作,麻利得让人眼花。

前一夜提前准备的一小笸箩盐水花生米,两大盘切得薄薄的卤猪耳朵,没撑到午时就见了底。

“唐家小娘子!再加点卤味啊!光喝茶嘴里久了就没有味道了!”

“就是就是!这猪耳朵,香!再来一盘!”

卫城大小码头,消息传得比这江风还快。

不过数日,几乎每个扛包、撑篙、拉纤的汉子嘴里,都嚼着同一句话:

“听说了没?临江码头新开那‘清欢茶铺’,唐小娘子当家!三文钱,橘皮茶管够!嘿,那茶汤灌下去,舒坦!汗珠子冒出来都带着股清甜气儿!”

“啥?三文管饱?别处最贱的粗茶沫子也要六文一碗!走,瞧瞧去!”

这“三文管饱”的招牌,在卫城码头行当里,可是破天荒头一遭!

清欢茶铺开业头一天,那两大缸子熬得浓香四溢的橘皮茶,卖得一滴不剩!光算这茶钱,就净收六百多文!这还没算那些抢手的小食进项。

宋清欢累得腰酸背痛,嘴角的笑却压不住。

打烊后,她和林傅盛麻利地收拾好铺子,又开始为明日做准备。

只要有日头,她就在铺子后头空地上,摊开一个个大竹篾簸箕,把晒得半干的橘皮一层层细细铺开。

橘皮特有的清苦香气,在夕阳里静静发酵。

待到晚间,又得守着灶火,熬煮、配比,准备第二天要用的“霉茶“。

连着几日,那独特的、越来越醇厚的橘香气,早成了码头清晨的一道风景。

连漕船上那个出了名的老酒鬼艄公,竟也破天荒地把他那油光锃亮的酒葫芦往舱里一扔,天天踩着点来喝上一大碗热乎乎的橘皮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