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的喧闹在凌晨三点终于褪去。
林章蹲在三轮车旁,用抹布擦着铁锅内壁,指腹碰到一处凹陷时顿了顿——那是他昨天用古法技法时,铁锅因高温裂开的细缝。
手机屏幕在脚边亮起来,是王爱花发来的消息:小章啊,明天我让我家小子去给你占擂台赛的前排位置!
他刚要回婶子别麻烦,首页弹出的推送直接撞进视线。
王氏集团官微的新动态里,王雪莹穿着酒红色西装坐在雕花办公桌后,背景是落地窗外的金融中心全景。
她指尖敲了敲桌上的炒粉模型,红唇勾起:林章,敢不敢来王氏总部正面比一场?
现代科技VS古法传承。
输的人,永远退出美食行业。
手机在掌心震动,林章盯着视频里王雪莹微扬的下巴。
三年前大学实验室里,她也是这样的表情——当时他们共同参与智能烹饪系统项目,他坚持要保留手作温度,她冷笑效率才是餐饮未来。
后来他退出项目摆起炒粉摊,她接手王氏餐饮线,两人再没说过话。
你确定要赌?他对着镜头录了段视频,背景是刚支起的家乡味招牌。
手机刚点发送,弹幕就像炸开的爆米花:神厨硬刚集团太子!王氏那机械臂我见过,精准到克!话题#林章王雪莹擂台赛#半小时冲上热搜前三。
夜色更深时,林章摸出藏在锅底暗格里的铜匙。
这是他三天前在旧市场收的老物件,系统曾提示古法密钥。
此刻铜匙表面浮起细密的金色纹路,像被火烤过的糖画,凑近能闻到淡淡豆香——和他炒粉时的豆豉味一模一样。
擂台赛当天,王氏总部六楼的玻璃展厅坐满了人。
林章站在左侧灶台前,能看见右侧展台上银色的机械臂正在调试:十八个调料罐按成分表排列,红外线扫描着空铁锅,电子屏跳动着油温180℃,误差±0.5。
王雪莹踩着细高跟走到中央,发梢扫过肩头的王氏集团徽章:规则很简单,同样的原料,我用智能系统,你用古法。
国际美食仲裁委员会的三位主席当评委。她侧头看向林慕云,后者正低头调试手边的银色仪器,金丝眼镜片反光遮住了表情。
开始。仲裁委员会主席敲响铜锣。
机械臂率先启动。
不锈钢关节发出轻微的嗡鸣,精准夹起猪里脊片,在热锅里翻了七下——正好是王氏研发的最佳锁鲜次数。
接着是泡发好的红薯粉,机械爪抖了三抖,粉堆均匀铺在锅底。
电子屏上,油温、翻炒频率、调料配比的曲线像心电图般跳动。
评委席上,穿西装的老评委推了推眼镜:控温误差0.3℃,符合S级标准。另一位女评委点头:肉片肌理破坏度12%,确实是最佳嫩度。
林章站在自己的灶台前,掌心抵着铁锅。
系统提示音突然炸响:检测到敌对系统磁场,是否启动五感共鸣?
每次使用将加速反噬,当前反噬进度37%。他望着台下,小明举着章哥最棒的手写牌,炸串叔举着摄像机,王爱花攥着红绸——和夜市里护着他的场景重叠。
确认。他闭紧双眼。
第一感·视觉。
黑暗中突然绽开星图。
红薯粉的每道褶皱都清晰可见,像显微镜下的山脉;肉片的肌理里,脂肪粒正随着温度融化成透明的河;调料罐里的辣椒粉,每颗颗粒都在他眼中放大,红得深浅不同。
第二感·嗅觉。
香气不再是混合的雾,而是具象的音符。
八角的辛香是低音贝斯,蒜粒的辛辣是鼓点,最上层的葱花,带着晨露的清冽,像小提琴拉出的高音。
第三感·味觉。
他舔了舔唇,竟尝到了尚未下锅的滋味——酱油的咸会在粉皮表面结一层薄壳,醋的酸会沿着粉的褶皱渗进内里,最后撒的花生碎,脆度刚好能在齿间发出咔嚓的轻响。
第四感·触觉。
铁锅不再是冷硬的金属,而是他手掌的延伸。
锅沿的温度传到指尖,他便知道该转锅;锅心的热度透过掌心,他便明白该颠勺。
连灶火的大小,都能通过手臂的微麻感精准判断。
第五感·记忆。
最深处的门咔嗒打开。
八岁那年的雨夜,母亲系着蓝布围裙,在煤炉前给他炒粉。
她颠锅时,粉条划出的弧线和此刻一模一样;她撒葱花时,发梢扫过他额头的触感,和现在灶火的热度重叠。
那盘粉里有母亲的汗味、煤炉的烟火味,还有他躲在柜台后,看母亲笑着对顾客说慢走时,心里涨得满满的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