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后,父亲又到医院住院观察一些日子,直到身体完全康复。
父亲出院的那天,天空飘着细雨。我搀扶着他慢慢走向家门,他的身体比之前更加消瘦,眼神却异常明亮。刚走到院门口,他就挣脱我的手,径直走向屋檐下挂着的那串麦穗。
那是去年收获最好的“桐麦“。
“得胜,去把我床头那本蓝皮笔记本拿来。“父亲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
我点点头,进屋取出那本已经泛黄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工整地写着“程守田农业观察记录“,字迹已经褪色,依然清晰可辨。
父亲接过笔记本,小心翼翼地翻到中间一页,指着上面的图表说:“你看这个。“
那是一张手绘的麦穗结构图,旁边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和符号。我眯起眼睛仔细辨认,突然发现这些符号并非普通的农事记录,而是一种编码。
“这是...“
“你爷爷发明的记录法。“父亲咳嗽了两声,指着其中一个符号说,“这个代表'记忆',这个代表'环境'。“他的手指微微颤抖,“桐麦不是普通麦种,它能...记住。“
我困惑地看着父亲,问道:“记住什么?“
“干旱、洪水、病害...“父亲的眼神,飘向远处,“每一代桐麦,都会把经历过的灾害写入种子,传给下一代。所以,它才能提前感知霉病。“
他翻开另一页,上面记录着各种气候现象与麦穗变化的对应关系。
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是赵雨晴。她的声音透着兴奋:“程大哥!实验室有了惊人发现!桐麦的基因序列中有大量转座子,这解释了它的环境适应能力!国际期刊想发表这个发现!“
挂断电话,我震惊地看着父亲。他平静地点点头,仿佛早已知道这一切。
“爸,这意味着桐麦是...“
“活的档案。“父亲轻声说,“六十年前,你爷爷开始这个项目。“
原来,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记录,不仅是对土地的观察,更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
“周总他们知道这事?“
父亲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三十年前,就有人想买。你爷爷说,麦种是命,不能卖。“
雨势渐大,我扶父亲进屋。他的身体很轻,像一片秋叶,眼神中的坚定却重如泰山。
第二天一早,村委会门口停着三辆黑色轿车。周总带着几个西装革履的人正在和张教授交谈,看到我走来,立刻换上职业笑容。
“程先生!恭喜啊,听说'桐麦'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周总伸出手,笑呵呵道,“我们集团愿意投资建立专项实验室,完全尊重您的知识产权。“
我没有握他的手,而是看向张教授。老教授推了推眼镜,神情复杂:“程得胜,周总提出了很有诚意的合作方案。“
“什么方案?“我冷静地问。
周总从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递给我:“五千万投资,专利共享,利润分成。“他压低声音,说道,“个人给您百分之十的干股。“
我翻开文件,条款密密麻麻,核心很明确,桐麦的知识产权将归双方共有。我抬头看向周总精明的眼睛:“如果我不签呢?“
他的笑容僵了一瞬,笑道:“程先生,现代农业需要资本支持。您父亲的方法...很感人,毕竟过时了。“
“过时?“我突然提高声音,冷笑道,“就是您口中的'过时方法',救了今年的麦收!“
周围的村民渐渐围拢过来,议论纷纷。李叔挤到前面:“得胜,和叔说说咋回事?“
我把文件递给李叔,淡淡道:“周总要买断桐麦。“
闻言,人群顿时炸开了锅。老一辈的村民脸色都变了,他们深知桐麦对这片土地的意义。
“不行!“
“这是咱们的根啊!“
“老程家守了几十年的东西...“
周总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不过他很快恢复过来,耐心解释:“各位误会了,我们是合作,不是买断。现代农业需要规模化、标准化...“
“桐麦之所以特别,正是因为它不属于你们的'标准'!“赵雨晴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她挤到前面,手里拿着一份报告,她翻开报告,指着上面的图表,“这是今早刚完成的对比实验数据。使用程叔叔的方法,配合生物技术处理的桐麦,抗病性是普通麦种的三倍!“
周总身后的一个年轻人突然上前,低声在他耳边说了什么。周总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程先生,希望您慎重考虑。现代农业,是大势所趋。“
“我们会考虑的。“我平静地说,“但不是以卖掉祖传麦种为代价。“
周总冷笑一声,转身上车前丢下一句话:“三天后我再来。希望到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