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笼罩着大片的麦田,远处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隐约可闻,邻村已经在收早熟品种。
父亲让我停下,指着雾中某处,说道:“那里...看见了吗?“我眯起眼睛,发现他指的那几株麦子,穗部覆盖着灰白色霉层,像撒了一层极细的骨灰。
“霉病?“我心头一紧,说道,“可是,我们做了防护...“
“这是两种霉。普通...赤霉病...加新...颖枯病。““父亲喘着气说,掰开一个麦穗,说道,“你看...穗轴...是不是黑线。“
我俯身仔细地查看,在穗轴内部果然发现蛛丝般的黑色菌丝。赵雨晴上周刚做过全面检测,所有指标都正常。
父亲抓住我的手腕,力道大得不像病人:“不能收...再等...十天。“
“十天?“我失声叫道,“爸,天气预报说,五天后有持续降雨!“
村民们都等着收割,李叔家的收割机都预约到下周。父亲的眼神,变得异常清明,坚持道:“宁可...误收...不抢收。“
我正要反驳,身后传来程桐的惊呼:“爷爷!你的手帕!“
鲜红的血,正从父亲指缝间渗出来。我一把抱起他冲向三轮车,他轻得像个空麦壳,还在挣扎着指向麦田:“标记...病株...GPS...“
赵雨晴赶到卫生院时,父亲已经输上氧气。她看完我带来的麦穗样本,脸色顿时变了:“程大哥,这确实是颖枯病和赤霉病的复合感染!我们前天采样时,明明没有问题...“
“我爸说至少等十天。“我苦笑着摇头,无奈道,“村里叔伯们肯定不会同意。“
“事态严重,我这就回实验室,做病原分析。“赵雨晴咬着嘴唇,匆匆起身,斩钉截铁道,“程大哥,如果程叔叔的判断准确,这意味着...“
“意味着……现在收割的话,半个月后粮仓里……全是霉变的麦子。“我望向病床上昏睡的父亲,他灰白的头发在枕头上散开,像晒干的麦秸。
村委会里,吵得像炸了锅。李叔拍着桌子,大声嚷嚷:“都黄透了,还等啥?下雨泡了谁负责?“
几个年轻人大声附和,老一辈的蹲在墙角闷头抽烟。
“各位叔叔,大伯。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可是,现在的情况……“
“老程头自己都躺医院了!“李叔打断我,冷笑道,“再说,他那套土法子能比机器检测准?“
我正要反驳,手机响起。赵雨晴发来的显微照片,麦粒内部布满黑色菌丝,像被墨水浸透的棉絮。
“电镜确认双霉感染,“她留言道,“正在测试防治方案,争取48小时。“
我深吸一口气,说道:“这样,给我三天。拿不出解决方案,我自掏腰包补偿大家损失。“
人群终于散去后,我瘫坐在长凳上。手机又震,是那个周总:“程先生,听说贵处麦田遇灾?我们可提供特效杀菌剂,只要签了协议...“
趁火打劫?我直接按了关机键。滚……
暮色渐浓,远处麦浪翻滚的声音变得刺耳,像是无数细小的嘲笑。
深夜的实验室,亮如白昼。赵雨晴眼睛通红地盯着离心机,实验台上摊着父亲的笔记本和一堆传统药材。
“还是不行,“她抓乱头发,心灰意冷,“化学药剂会残留,生物制剂起效太慢...“她盯着父亲笔记上的某处,“程大哥,这个柳树皮发酵液配方,程叔叔写要'日晒夜露'七天?“
我点点头,说道:“老法子,都讲究这个。“
“光敏感物质!“她猛地跳起来,说道,“紫外线催化反应!“旋风般冲进无菌室,差点撞翻培养箱。
天亮时分,赵雨晴举着试管冲出实验室,晃着试管里琥珀色的液体,喊道:“成功了!柳树皮提取物经UV处理后,抑制率从32%提升到89%!完全无毒!“
我们连夜配制的“强化版柳树皮防护剂“,在麦田里喷出一道彩虹。
张教授带着学生,用无人机监测喷洒效果,
第三天傍晚,赵雨晴拿着检测报告,冲进院子:“菌丝萎缩了!新麦粒完全健康!“她激动地转了个圈,“程叔叔的'等十天'理论完全正确,未成熟麦粒的蜡质层,会自然增厚抵抗病菌!“
这个消息,像风一样传遍全村。走进病房时,发现父亲床头堆满了乡亲们送来的鸡蛋、水果。他靠坐在床头,正用颤抖的手在日历上画圈,那是他计算的收割日。
“爸,神了!“我握住他的手,问道,“您怎么提前半个月,就知道会有双霉病?“
父亲指了指窗外飞舞的柳絮,说道:“看...比往年...多。“又指向床头柜上的野菜,“苦荬菜...开花...早。“
这些看似无关的现象,在他几十年的记录本里,都是霉病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