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三章:暗流涌动 第五节:血色涟漪 (1/2)

开元二十六年春,长安的桃花开得妖冶,却掩不住空气中弥漫的血腥气。杨玉环站在寿王府的箭楼上,望着远处疾驰而来的快马。马蹄踏碎残红,带起的尘土在阳光下翻涌,恍若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王妃!殿下遇伏!“传令兵滚鞍下马,头盔上还沾着凝固的血块,“河西军折损过半,殿下...殿下生死未卜!“

箭楼突然剧烈摇晃,杨玉环死死攥住栏杆,指甲在木头上划出深深的沟壑。三月前李瑁出征时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此刻却传来生死未卜的噩耗。她踉跄着走下箭楼,素色裙摆扫过沾满露水的石阶,惊起廊下栖息的寒鸦。

消息传开,寿王府上下一片缟素。杨玉环跪在佛堂中,手中的念珠被攥得发烫。烛光摇曳间,她想起昨夜收到的密信——有人在李瑁的行军路线上动了手脚,而那熟悉的龙脑香气息,与武惠妃椒房殿里的熏香如出一辙。

“王妃,陛下宣您入宫。“高力士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几分怜悯。杨玉环起身时,瞥见镜中自己苍白如纸的脸,鬓边的白绢随着动作轻轻颤动。马车驶过朱雀大街,她望着街边百姓交头接耳的模样,突然想起太子被废那日的情景——同样的窃窃私语,同样的暗流涌动。

兴庆宫甘露殿内,唐玄宗独自坐在龙椅上,面前摊开的战报被茶水洇湿。“瑁儿自幼善骑射,怎会中了吐蕃人的埋伏?“他的声音沙哑,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案上的玉扳指,“杨妃,你可知其中缘由?“

杨玉环跪在冰凉的青砖上,广袖扫过地面:“臣妾不知。但河西军向来军纪严明,此次行军路线突然变更......“她顿了顿,抬头望向唐玄宗布满血丝的眼睛,“或许该查查粮草调配的文书。“

殿内空气骤然凝固。李林甫的名字几乎要脱口而出,却被杨玉环生生咽下。她深知,在没有确凿证据前贸然指认,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正在这时,武惠妃袅袅而入,凤冠上的东珠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陛下龙体为重。“她轻轻扶住唐玄宗颤抖的手臂,目光却似有若无地扫过杨玉环,“寿王吉人天相,定能化险为夷。倒是臣妾听闻,寿王妃近日与前朝官员往来密切?“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杨玉环猛地抬头,却见武惠妃手中捏着半封密信,信纸上赫然是她与户部侍郎的笔迹。那是半月前为调查粮草问题写的书信,如今却成了置她于死地的证据。

“臣妾冤枉!“杨玉环叩首在地,额头撞在青砖上发出闷响,“那是为了查明河西军粮草短缺的真相!“

“哦?“武惠妃轻笑出声,“寿王妃这是在质疑朝廷的安排?还是说......“她突然凑近,压低声音,“在为寿王争夺储君之位铺路?“

殿内死寂。唐玄宗盯着地上的战报,许久,挥了挥手:“先回府吧。待瑁儿归来,再做定夺。“

回到寿王府,杨玉环瘫坐在梳妆台前。铜镜里,额头上的淤青格外刺眼。绿萼捧着药碗泣不成声:“定是李林甫那老贼!他怕殿下立功威胁到他的地位......“话未说完,窗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王妃!殿下回来了!“

杨玉环冲出门外,正见李瑁被侍卫搀扶着下马。他的铠甲破损不堪,左肩箭伤处还在渗血,却仍强撑着对她露出笑容:“阿环,我没事。“

深夜,书房内。李瑁脱下染血的战袍,背后狰狞的鞭痕触目惊心。“是内奸。“他咬牙切齿,“我们的行军路线、粮草补给,全都被泄露了。我在突围时,看到敌军将领手中拿着...拿着我军的调防图!“

杨玉环展开从宫中带回的密信残片,与李瑁从吐蕃军营缴获的图纸对照。两份文书上的印鉴,竟与李林甫私邸的火漆印分毫不差。更令人心惊的是,图纸背面用朱砂写着一行小字:“事成之后,太子之位非寿王莫属“——这分明是要将李瑁推上谋逆的绝路。

“他们要的不是你的命。“杨玉环的声音冰冷如霜,“而是要让陛下对你心生猜忌,彻底断了立储的念头。“她取出藏在暗格里的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李林甫这些年贪污的军饷,“现在,我们有了足够的证据。“

李瑁突然握住她的手,眼中泛起泪光:“这些日子,辛苦你了。“他的指腹摩挲着她掌心的薄茧,那是日夜抄写密信留下的痕迹。

然而,未等他们有所行动,变故再次降临。三日后,武惠妃突然暴毙。宫中传出消息,说是撞见太子冤魂索命,惊吓过度而亡。杨玉环望着椒房殿方向升起的白幡,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她知道,这不过是更大阴谋的开始。

当夜,寿王府被金吾卫重重包围。高力士手持诏书,声音在夜色中回荡:“寿王妃杨氏,勾结外臣,意图谋反,着即押入大理寺!“

李瑁拔剑欲冲,却被杨玉环拦住。她将密信与账本塞进他手中,轻声道:“活下去,为太子、为河西军的将士们报仇。“广袖扬起,她最后看了一眼熟悉的庭院,转身走向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