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三章:暗流涌动 第四节:暗夜密语 (1/1)

开元二十五年冬,长安的初雪簌簌落下,将寿王府的琉璃瓦染成一片素白。杨玉环裹着貂裘立在窗前,望着庭院里被积雪压弯的梅枝,烛火在窗纸上投下她单薄的影子。自李瑁出征边疆,府中愈发冷清,唯有暗处窥视的目光,随着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而愈发灼热。

“王妃,有人送来这个。“绿萼捧着一个描金漆盒匆匆而入,盒面未沾半点雪痕,显然是从密道送来。杨玉环打开盒盖,里面躺着半块西域进贡的酥糖,糖纸里裹着一张薄如蝉翼的绢纸,上面用朱砂写着:“武惠妃与李林甫三日后子时于玄德殿密会。“字迹歪斜,像是在极度紧张中写成。

窗外突然传来树枝断裂的声响,杨玉环猛地吹灭烛火。黑暗中,她摸到床底暗格,取出一个紫檀木匣。匣中整齐码放着二十余封密信,有的记载着后宫妃嫔的阴私,有的标注着朝堂官员的往来,最上面那封,赫然是太子被构陷当日,从慈恩寺金吾卫身上捡到的残片。

子时三刻,兴庆宫玄德殿。

杨玉环蒙着黑纱,沿着排水道悄无声息地靠近。殿内烛火通明,她透过窗纸的破洞望去,只见武惠妃斜倚在蟠龙榻上,手中把玩着一枚太子印信,李林甫则跪在地上,手中捧着一卷名册:“娘娘放心,这上面皆是太子旧部,只需略施手段......“

“瑁儿那边......“武惠妃打断他的话,声音带着几分阴鸷。

“寿王远在边疆,不足为患。倒是寿王妃......“李林甫压低声音,“此女看似温婉,实则心思深沉。老奴安插在寿王府的眼线,上月突然断了联系......“

杨玉环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想起半月前,那个总在厨房帮忙的老仆突然暴毙,临终前眼神里的恐惧至今让她心悸。正想着,殿内突然传来脚步声,她急忙后退,却踩断了一根枯枝。

“谁?“李林甫的声音惊破夜色。

杨玉环转身狂奔,黑纱被风掀起,露出半张苍白的脸。身后金吾卫的呼喝声越来越近,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黑影从暗处窜出,将她拽进角落。熟悉的雪松香气萦绕身侧,她抬头,正对上李瑁疲惫却温柔的眼睛:“我就知道你会冒险。“

原来李瑁得知密会后,快马加鞭连夜赶回。此刻他的玄色披风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腰间佩剑却已出鞘。“走!“他揽住杨玉环的腰,两人借着夜色掩护,翻墙逃出皇宫。

回到寿王府,李瑁看着桌上密密麻麻的密信,脸色愈发凝重:“你竟独自查了这么多?“他的手指抚过太子印信的拓本,声音发颤,“这些证据若呈给父皇......“

“不行!“杨玉环按住他的手,“武惠妃既然敢在宫中商议,定有万全准备。更何况李林甫把持朝政,满朝皆是他的耳目。“她取出一张泛黄的舆图,上面用红笔圈出长安周边的军事布防,“你看,这些地方的守将,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若贸然行事,不仅救不了我们,还会牵连杨家。“

李瑁一拳砸在案上:“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他们继续作恶?皇兄的仇......“他的声音哽咽,眼中泛起血丝。杨玉环将头靠在他肩上,听着他剧烈的心跳:“还记得洛阳的老戏班常说什么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要做的,不是急于登台,而是等一个万无一失的时机。“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两人在烛火下彻夜未眠。杨玉环将收集的证据重新整理,在关键处用密语标注;李瑁则在舆图上推演着调兵路线。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他们终于制定出一个计划——从李林甫的粮草调配入手,先斩断他在军中的根基。

然而,计划尚未实施,变故突生。三日后,一封八百里加急军报送到兴庆宫:吐蕃突袭河西走廊,李瑁所率大军陷入重围。杨玉环握着军报的手不住颤抖,纸上“生死未卜“四个字刺得她眼眶生疼。她突然想起昨夜梦中,李瑁浑身是血地向她伸手,如今竟成了不祥的预兆。

深夜,寿王府书房。杨玉环对着烛火,将密信上的内容一字一句刻在木板上。这些年来收集的罪证,此刻成了她唯一的希望。“瑁郎,你一定要平安。“她抚摸着木板上的刻痕,泪水滴在“武惠妃““李林甫“的名字上,“等你归来,便是我们反击之时。“

长安城的夜依旧寂静,唯有寿王府的灯火在风雪中摇曳。杨玉环望着漫天飞雪,握紧了腰间的玉珏——那是李瑁出征前留给她的信物。她知道,在这暗流涌动的宫廷中,他们早已没有退路。而这场暗夜中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