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章:辩论赛的硝烟(校园·大二) (1/1)

深秋的礼堂飘着桂花香气,苏晚晴盯着辩论赛流程表,指尖在“正方三辩:苏晚晴”几个字上掐出红印。玻璃幕墙上倒映着后台场景:陆沉舟正在给金融系辩手们讲战术,领带松松地挂在颈间,袖口挽到手肘,露出那串她早已熟记的生日纹身。

“下面进入自由辩论环节,有请反方三辩提问。”

陆沉舟的皮鞋声在木质地板上敲出节奏,他抱着手臂站在聚光灯下,西装面料在光束中泛着微光:“对方辩友认为‘慈善必须保持绝对纯粹性’,那么请问——当企业捐赠希望小学时,要求在教学楼刻上企业名称,这种行为是否污染了慈善的本质?”

苏晚晴捏紧话筒,想起上个月在山区调研时看见的“陆氏教学楼”。墙面上的金色铜牌擦得发亮,而教室里的孩子们却穿着露脚趾的球鞋。她深吸口气:“慈善的核心是帮助,而非标榜。当捐赠行为附带商业目的,本质上是资本对公益的异化。”

全场掌声响起,陆沉舟忽然轻笑,从西装内袋抽出张照片投影在屏幕上:“这是上个月贵校法律援助中心收到的锦旗,‘感谢苏晚晴同学为农民工争取工伤赔偿’。请问,如果没有律所的免费法律援助,你凭什么帮他们打赢官司?资本与公益,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

苏晚晴看着自己蹲在工地前与农民工合影的照片,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知道那间律所是陆氏旗下的,也知道那次法律援助是他暗中促成,但此刻在台上,她只能咬住下唇:“个案不代表普遍规律,我们讨论的是制度性问题——”

“叮——”计时器打断她的话,陆沉舟走回座位时经过她身边,悄悄塞给她颗水果糖。锡纸在灯光下反光,她认出是她最爱的橘子味,是上周在便利店打工时随口提过的。

中场休息时,苏晚晴躲在洗手间补妆,镜子里映出陆沉舟靠在走廊尽头的身影。他正在打电话,声音低沉:“把山区小学的资助协议改成匿名,别让苏晚晴知道。”顿了顿,又说:“对了,让后勤部把法学院的空调修一下,她总在自习室冻感冒。”

她攥紧化妆棉,突然想起父亲手术时收到的匿名捐款,想起每次生理期抽屉里出现的红糖姜茶,想起暴雨那天他递来的印着陆家纹章的信封——原来所有的“巧合”,都是他精心策划的温柔。

决赛结果揭晓时,苏晚晴拿到“最佳辩手”奖杯,而陆沉舟所在的反方获得团体冠军。颁奖礼结束后,他抱着鲜花走向她,西装上别着她落在后台的雏菊发卡:“这支花,送给既像牡丹又像苔花的你。”

她接过花束,忽然看见花束里藏着张纸条,是她去年写在图书馆便利贴上的心愿:“希望父亲的手术费凑齐,希望冬天能给奶奶买件羽绒服,希望...能和某个人并肩站在阳光下。”字迹被水洇过,边缘晕染出淡淡的蓝,像他眼底倒映的星空。

夜风穿过礼堂的落地窗,吹起辩论稿的边角。苏晚晴看着陆沉舟帮她整理裙摆的模样,突然发现他西装内侧绣着行小字:“晚晴,晴日里的晚星,是我所有不期而遇的勇气。”针脚歪歪扭扭,像是亲手绣的。

“陆沉舟,”她忽然开口,“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我奶奶曾在西南联大给你爷爷送过桂花糖藕?”

他的手猛地顿住,眼中闪过惊讶:“你怎么...”

“刚才看你投影的照片,”她指着他手机里的全家福,“你爷爷手里拿的搪瓷缸,和我奶奶留下的那个一模一样,缸底都有‘联大’的刻字。”

陆沉舟忽然笑了,笑得像个被拆穿秘密的孩子:“第一次在资助中心看见你的申请表,籍贯写着‘昆明’,我就去查了陆家老宅的旧物。那封你奶奶写给我爷爷的信,现在还夹在他的《论持久战》里。”他忽然凑近,呼吸拂过她耳垂,“所以从遇见你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是跨越半个世纪的重逢。”

礼堂的灯突然熄灭,月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两人身上。苏晚晴看着他眼中倒映的自己,忽然明白有些缘分,早在时光的褶皱里埋下伏笔。而眼前这个男人,早已不是高高在上的陆氏公子,而是那个会偷偷改自习室密码、会在辩论赛上为她准备橘子糖、会把她的每个小心愿都妥帖收藏的人。

“苏晚晴,”他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我不想再当你的阳光了。”她怔住,却听见他轻笑,“我想当你的星星,白天隐藏光芒,夜晚默默守望,等到你愿意抬头时,就把整个银河都捧到你面前。”

窗外传来银杏叶飘落的声音,像时光的私语。苏晚晴忽然想起奶奶常说的话:“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迹,但总有一颗,会穿过亿万光年的距离,与你相遇在同片夜空。”此刻,她终于愿意伸出手,接住那颗早已为她坠落的星。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