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26章 百姓震惊!天上出现皇帝八卦了?! (1/2)

随着秦始皇的“科幻秘闻”播出完毕,天幕再次陷入了沉寂。日子一天天过去,那种覆盖全球的、令人不安的寂静,反而让人们更加……习惯了它的存在。

虽然内心深处的不安和焦虑从未消失,但生活总要继续。各朝各代的人们,开始在一种诡异的“新常态”下,继续着他们的日常。

“看天”,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清晨,官员们穿戴整齐,准备上朝。在宫门外相遇时,除了互相行礼问安,往往还会加上一句小声的、心照不宣的问候:

“王大人,昨夜天幕可有动静?”

“唉,李大人,安静得很。也不知下一次,又会是哪位‘先贤’遭殃啊……”

“是啊是啊,但愿别轮到咱们头上就好……”

然后相视苦笑,整理一下表情,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朝堂。奏对时,也变得更加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被那天幕“记录”下来,成为未来的“黑历史”。

市集上,百姓们赶集买卖,讨价还价。但总有那么一些时刻,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停下手中的活计,抬头望望天。

如果天幕平静无波,大家便松一口气,继续忙碌。

如果天幕偶尔闪过几道流光,人群中便会响起一阵小小的骚动和议论:

“哎,动了动了!是不是又要放了?”

“看着不像,跟上次不一样。”

“管它呢!上次说秦始皇那个,简直是胡说八道!我爷爷的爷爷当年还修过长城呢,哪有什么外星人!”

“可……万一是真的呢?想想都吓人……”

在那些能够清晰看到天幕的城市广场或者开阔地带,甚至自发形成了一些小型的“观天角”。人们在劳作之余,会聚集在那里,一边闲聊,一边盯着天空,交流着关于天幕的各种小道消息和猜测。

说书人更是如鱼得水。天幕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素材库!

“话说那洪武爷,龙潜之时,曾遇一奇事……”

“欲知始皇帝如何与星辰对话,且听下回分解!”

最新的天幕内容,被他们迅速改编成各种版本的评书、快板、鼓词,虽然官府严禁,但总能在一些隐蔽的茶馆或者私下聚会中,听到这些掺杂着真实与虚构、严肃与戏谑的“天幕评话”。听众们时而惊叹,时而哄笑,时而忧虑,情绪被这天降的“连续剧”牢牢牵动。

甚至连孩子们,也受到了影响。

在街头巷尾,一群穿着开裆裤的孩童,正在玩着最新的游戏。

一个孩子用泥巴在地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长城”,然后叉着腰,学着大人的口气喊道:“朕乃始皇帝!尔等速速给朕接通‘外星人’!朕要长生不老!”

另一个孩子则捂着屁股,哭丧着脸说:“陛下饶命!小的……小的当年只是饿坏了……”

周围的孩子们顿时笑作一团。

这种看似天真无邪的游戏,却折射出天幕对整个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帝王的威严,历史的沉重,在日复一日的“爆料”和讨论中,被悄然消解,甚至带上了一丝娱乐化的色彩。

当然,这种“习惯”之下,是更深层次的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天幕就像悬在头顶的一把未知之剑,谁也不知道它下一次会何时落下,会斩向何方。

皇帝们担心自己的“黑历史”被曝光,担心统治的根基被动摇。

大臣们担心被卷入政治风波,担心自己的言行被曲解。

百姓们担心天降灾祸,担心熟悉的世界变得陌生。

人们在不安中等待,在等待中猜测,在猜测中生活。

生活还在继续,但似乎有什么东西,已经永远地改变了。

那块巨大而沉默的光幕,如同一个无声的宣告,提醒着所有人:在这个被“天幕”笼罩的时代,历史不再是尘封的故纸堆,未来也不再是既定的轨道。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而下一次,当天幕再次亮起,又将揭开哪一段尘封的“秘闻”,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呢?

没有人知道答案。

他们只能,继续看天。

就在各朝各代的人们,紧张而又专注地盯着天幕,观看那关于秦始皇与长城的“科幻秘闻”之时,一些细心的人,或者说,是那些恰好处在特定位置、特定角度的观众,突然发现了一些异样。

天幕那巨大光滑的表面上,除了正在播放的清晰影像和文字外,似乎……偶尔会飘过一些极其模糊、一闪即逝的、如同鬼影般的……字迹?或者符号?

这些字迹,颜色很淡,如同水墨滴入清水般迅速散开,而且字体风格迥异,既不是秦小篆,也不是汉隶,更不是唐楷、宋体或明清的馆阁体。它们更像是……某种随意的涂鸦,或者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