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失所的百姓……守护大昭子民,乃我辈职责所在。】
【此茶倒是冲泡得极好,清香淡雅,入口回甘。】
苏晚通过琴声“听闻“着谢云澜的内心,她看到了一个与外界传闻截然不同的谢首辅。他并非真正冷漠无情,只是将所有的情感与脆弱,都深藏在那层坚硬的伪装之下。他对百姓怀有深厚的责任感,对公道正义有着坚定的信念,甚至……对世间的寻常美好,亦怀揣着一份不为人知的热爱。
这种因“听心“而建立起来的连接,让苏晚对谢云澜生出了一种别样的情愫。她对他感到好奇、敬佩,甚至还有一丝怜惜。她知晓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压与孤独,而她,是唯一能够窥见他内心真正波澜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谢云澜与苏晚之间的关系微妙地发生着变化。谢云澜来听雨轩的频率逐渐增加,从最初的偶尔一来,到后来几乎每隔几日便会光临一次。每次来,他总是要求苏晚为他抚琴,有时是整整一个下午,有时是静静的一个晚上。
苏晚对此心知肚明,谢云澜是将听雨轩视为逃避朝堂纷争的避风港,将她的琴声当作慰藉心灵的良药。她能感受到谢云澜在她的琴声中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放松,这让她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喜悦。
然而,这项特殊能力,也如同一柄悬在她头顶的利剑。她深知,一旦她的异禀暴露,不仅会招致自身的危险,更会彻底摧毁谢云澜苦心孤诣构建的防御。她小心翼翼地保守着秘密,只在琴声之中,或者微妙的举止间,回应着他内心的某些情绪。比如,当她“听见“他内心流露出疲惫之意时,她会在琴声中加入安抚的旋律;当她“听见“他内心烦躁不安时,她会用安抚人心的琴音去微妙地影响他。
谢云澜似乎也察觉到了苏晚琴声中的微妙变化。他发现,每当他内心有所波动时,她的琴声总能恰到好处地与之呼应。这种难以言喻的默契,让他感到意外,也使得他对苏晚生出了更深的兴趣。他开始在听琴的间隙与苏晚交谈,询问她对琴曲的理解,对尘世的看法。
苏晚谨慎地应对着他的提问,她既要避免暴露自己的能力,又要巧妙地表达自己对他内心的理解与关怀。她发现,与谢云澜的交谈,远比她想象的要有趣。他虽言语不多,但每一句都蕴含着智慧,每一个回应都引人深思。
有一次,谢云澜问苏晚:“苏姑娘的琴声,总能触动人心弦。敢问姑娘,是何缘由?“
苏晚微笑着答道:“奴家只是用心去感受。感受抚琴者的心意,感受听闻者的心境,再将这份感知,化为琴音流淌而出。“
谢云澜目光深邃地望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探究之色。
【感受抚琴者的心意?听闻者的心境?这不过是场面话罢了。她的琴声中,似乎藏着更深层次的东西……】
【莫非,她真的能够感知到……我的心念?】
苏晚心头一紧,知晓谢云澜已生疑。她强自镇定,保持着浅笑,没有再多言语。
借由“灵犀古玉“的力量,苏晚亦能感知周遭旁人的心绪波动,虽不如对谢云澜那般清晰。她发现,听雨轩中迎来送往各色人物,他们的心声嘈杂而纷乱。有富商的贪婪算计,有官员的阿谀奉承,有闺秀的愁绪满怀,亦有江湖人士的警惕戒备。这些纷繁的心声,有时会让苏晚感到烦乱,但她已学会屏蔽大部分无用信息,只专注于那些与自身相关或情感特别强烈的波动。
在与谢云澜的相处中,苏晚也逐渐“听闻“到他身边一些重要人物的心声。比如他倚重的幕僚,刑部侍郎沈严。沈严为人正直,能力出众,对谢云澜忠心耿耿。苏晚从他的心声中,感受到了他对谢云澜的敬重与担忧:【首辅大人近日脸色甚是憔悴,定是又为朝务操劳过度了。真是令人心疼。】
亦有那些与谢云澜政见不合甚至敌对的官员,他们的心声则充满了阴谋与算计:【谢云澜势大,但终有失势之日!待他一倒,我定要取而代之,平步青云!】
通过这些心声,苏晚对京城的朝堂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她知晓谢云澜虽身居高位,却如履薄冰,四面楚歌,危机重重。
尤其是礼部尚书章远山,此人表面上对谢云澜毕恭毕敬,背地里却与兵部尚书萧忆山勾结,欲图将谢云澜拉下马来。苏晚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感知到章远山的心声:【谢云澜,你得势不过数载,却已经独揽大权。你以为你能长盛不衰?哼,待我与萧大人布下的这盘大棋成型,看你如何应对!】
听闻此番心声,苏晚心中警铃大作。她不知该如何将这一信息传达给谢云澜,毕竟她的能力不能轻易暴露。经过再三思量,她决定在下一次谢云澜来听雨轩时,通过琴声中的密语,试图向他传达警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