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47章:未来可期 (1/2)

杨定国点头:“也好。有沈先生相助,我更有信心了。”

次日,沈砚之随杨定国启程北上。临行前,李向东紧握他的手:“此行凶险,务必小心。若有危险,立刻撤退,保住性命要紧。”

沈砚之郑重承诺:“主簿放心,我自有分寸。”

沈砚之随杨定国抵达边关后,发现形势比想象的更加严峻。柔然大军已占领边境数县,烧杀抢掠,边民流离失所。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杨定国站在城墙上,面色凝重,“柔然人这次是有备而来,他们联合了几个小部落,组成了数万人的大军。”

沈砚之查看地图:“将军,依我看,柔然人主力集中在西线,东线相对薄弱。我们可以避实就虚,攻击其侧翼。”

杨定国点头:“此计甚妙,但我军新败,士气低落,不宜立即出战。”

“将军所言极是。”沈砚之道,“我们可以加固城防,同时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敌军,等待时机。”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砚之协助杨定国整顿军队,改良武器。他利用在归雄县学到的经验,设计了新型弩机,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一个月后,杨定国决定反击。他采纳沈砚之的建议,派出一支精锐部队,绕道敌后,突袭柔然粮草大营。

行动当晚,星光黯淡,沈砚之亲自带领五百精兵,悄无声息地穿越山谷,向敌后摸去。

“先生,前方就是柔然粮仓。”向导低声道。

沈砚之观察四周,发现敌军守卫松懈,便下令行动。精兵们如神兵天降,迅速解决了守卫,点燃了粮草。

火光冲天,柔然大营顿时陷入混乱。沈砚之趁机率军突袭,斩杀敌军数百人,缴获大量战马和物资。

“撤!”完成任务后,沈砚之立即下令撤退。

回程路上,他们遭遇了柔然追兵。沈砚之指挥部队边打边撤,损失惨重,但成功带回了大部分物资和战俘。

“先生此战立下大功!”杨定国激动地握住沈砚之的手,“若非你带兵突袭粮仓,我军难以扭转战局。”

沈砚之谦虚道:“将军过奖了,这也是我借鉴了归雄县民兵的战术。”

这场胜利大大鼓舞了士气。杨定国乘胜追击,联合其他边关将领,组成联军,向柔然主力发起总攻。

决战在一个狭窄的山谷中进行。杨定国利用地形优势,命令部队列阵以待。当柔然大军进入峡谷后,他下令发射火箭,点燃了峡谷两旁的草木。火势迅速蔓延,柔然军队陷入火海,死伤惨重。

此战后,柔然元气大伤,被迫与朝廷签订新的和约。杨定国因功升迁,被封为镇北将军,负责北方边防。

50归雄新篇

杨定国凯旋而归,特意绕道归雄县,向李向东报喜。

“李兄,这次胜利,你的功劳不小啊!”杨定国笑着说。

李向东摇头:“我只是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真正的功劳属于你和将士们。”

杨定国正色道:“不,李兄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你在归雄县推行的水利政策,不仅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粮食和物资支持。更重要的是,你让我明白,治国首先要治水,而治水先要治心。”

李向东微笑:“将军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杨定国突然说:“李兄,我想请你随我一起回京城,担任工部侍郎,主管全国水利工程。”

李向东惊讶地看着杨定国:“将军何出此言?我不过是一介县吏,如何能担此重任?”

“李兄过谦了。”杨定国诚恳地说,“你在归雄县的政绩有目共睹,连皇帝都称赞你为‘水利圣人’。况且,你有现代知识,这是其他人不具备的优势。”

李向东沉思良久,最终摇头:“将军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已经答应了归雄县的百姓,会一直守护这里。况且,我妻子和孩子都在这里,我离不开他们。”

杨定国理解地点点头:“我明白了。既然李兄不愿入朝为官,那我有个折中的办法。朝廷可以任命你为归雄县水利都督,继续管理当地水利事务,同时授予你‘五品通议大夫’的虚衔,享受朝廷俸禄。”

李向东思考片刻,终于点头同意:“这样最好。我既能继续为家乡做贡献,也能为朝廷分忧。”

杨定国离开后,李向东开始思考归雄县的发展方向。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将工作重点从水利建设转向全面发展。

首先,他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改良农具和轮作制度,使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利用水道优势,发展渔业和水上运输,增加了百姓收入。

其次,他建立了“归雄书院“,聘请老师教授孩童读书写字,普及基础教育。同时,他还开设了农技、工艺等实用课程,培养实用人才。

此外,李向东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