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十一章:五味杂陈 (2/7)

/>

"我自有分寸。"朱谦打断他,"去准备吧,明日我要亲自出迎。"

待李勇退下,朱谦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那是兵部尚书于谦的亲笔。信中言辞恳切,既表达了对太上皇的敬意,又暗示了当前朝局的微妙。朱谦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但他更清楚自己作为臣子的本分。

"忠义两难全啊..."朱谦长叹一声,将信投入烛火中。

八月初十日,晴空万里。朱谦一早便率领三千精兵列阵野狐岭下。他身着戎装,腰佩宝剑,神情肃穆。士兵们整齐列队,旌旗招展,鼓乐齐备。

"大人,是否太过张扬了?"李勇再次提醒。

朱谦目视远方:"李将军,你可还记得正统十四年,我们随太上皇亲征时的场景?"

李勇一怔,随即低下头:"末将记得。"

"那时的太上皇,英姿勃发,万民景仰。如今他历经磨难归来,我等若连基本礼数都不讲,岂不寒了天下人的心?"

李勇不再多言。他知道朱谦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正午时分,远处扬起一片尘土。探马飞奔来报:"报!太上皇车驾已到五里外!"

朱谦整了整衣冠,翻身上马:"全军听令,列队相迎!"

当朱祁镇的车驾出现在视野中时,明军阵中响起了震天的鼓乐声。朱谦率领众将策马向前,在距离车驾百步处下马,步行前进。

朱祁镇骑在马上,远远望见明军的阵势,心中百感交集。一年了,他终于又看到了大明的旗帜,听到了熟悉的鼓乐声。但当他注意到迎接队伍中没有代表皇帝的黄罗伞盖时,眼神不由得一暗。

"陛下,前面就是明军了。"巴特尔提醒道,语气中带着警惕。

朱祁镇挺直腰背,脸上恢复了帝王特有的威严:"朕看见了。"

随着双方距离拉近,朱谦看清了马上的朱祁镇,不由得心头一震。这位曾经的年轻皇帝如今面容憔悴,胡须杂乱,唯有那双眼睛依旧炯炯有神,透着不容侵犯的威严。

朱谦快步上前,在朱祁镇马前五步处跪下:"臣宣府总兵官朱谦,恭迎太上皇归国!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身后众将士齐刷刷跪倒,山呼万岁。

朱祁镇没有立即下马,而是静静注视着跪在地上的朱谦。片刻沉默后,他开口道:"朱爱卿平身。"

朱谦起身,抬头看向朱祁镇,却发现太上皇的目光越过自己,望向远处的军阵。

"朱总兵,朕一路劳顿,可否先安排歇息?"朱祁镇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臣已备好行辕,请太上皇移驾。"朱谦侧身让路,同时向身后使了个眼色。立刻有亲兵牵来一匹装饰华丽的御马。

朱祁镇看了看那匹马,又看了看自己骑的瓦剌骏马,忽然笑了:"朱爱卿有心了。不过朕骑惯了这匹马,就不换了。"

朱谦面露难色:"这...恐有不妥..."

"有何不妥?"朱祁镇的声音突然冷了下来。

朱谦硬着头皮道:"太上皇身着异族服饰,骑异族战马入营,恐影响军心..."

朱祁镇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但很快又恢复平静。他缓缓下马,走到朱谦面前:"朱爱卿,朕记得你是正统七年的武进士?"

朱谦一愣:"太上皇好记性。"

"朕还记得,正统十二年北征时,你曾率轻骑突袭敌后,立下大功。"朱祁镇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

朱谦的眼眶突然红了:"臣...不敢当太上皇如此挂念。"

朱祁镇拍拍朱谦的肩膀:"带朕去行辕吧。这一路,朕有很多话想对你说。"

朱谦深深鞠躬:"臣遵旨。"

当朱祁镇在众将士簇拥下走向行辕时,没有人注意到他眼中闪过的一丝落寞。他看到了明军的阵容,看到了朱谦的恭敬,但也看到了没有黄罗伞盖的空缺——那是只有当今皇帝才能享有的仪仗。

行辕内早已备好热水和干净衣物。朱祁镇沐浴更衣后,换上了朱谦准备的常服。他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忽然对身旁伺候的小太监说道:"去告诉朱总兵,朕要穿龙袍。"

小太监吓得跪倒在地:"太上皇恕罪!行辕中...没有准备龙袍..."

朱祁镇的手紧紧攥住衣角,指节发白。片刻后,他松开手,长叹一声:"罢了,传膳吧。"

晚宴上,朱谦亲自为朱祁镇布菜。酒过三巡,朱祁镇突然问道:"朱爱卿,朕离国这一年,朝中可有大事?"

朱谦的手微微一颤,随即恭敬回答:"回太上皇,朝中一切安好。皇上...呃,景泰帝勤政爱民,四海升平。"

"是吗?"朱祁镇轻笑一声,"那朕就放心了。"

宴席散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