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的幕僚领命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实施阴谋。他动用大量钱财,在宫中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个贪财且胆小怕事的内侍。这内侍名叫王二,平日里就爱占些小便宜,见到幕僚送来的金银财宝,眼睛顿时放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王二按照幕僚的指示,趁李逸外出之时,偷偷潜入李逸的府邸。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府中的下人,轻手轻脚地来到李逸的书房。在书房的暗格中,他放置了伪造的与外敌勾结的信件以及一些象征谋逆的令牌。做完这一切后,他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这才匆匆离开。
几日后,早朝之时,胡惟庸一脸严肃地出列,手中高举一份奏章,大声说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近日,臣收到密报,有人发现李逸意图谋反,证据确凿,请陛下明察!”
朱元璋听闻,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心中一阵怒火涌起。李逸深得他的信任,在军政事务上也多有建树,竟会谋反?他实在难以相信。但胡惟庸言之凿凿,又让他不得不重视。
“呈上来!”朱元璋冷冷地说道。
胡惟庸赶忙将奏章递上,内侍接过,呈至朱元璋案前。朱元璋展开奏章,看着上面所写内容,眉头越皱越紧。奏章中详细描述了李逸如何与外敌暗中勾结,意图颠覆大明江山,还附上了所谓的证据来源。
“陛下,此事千真万确。臣已派人暗中调查,证据就在李逸府中。请陛下立即派人搜查,便可真相大白。”胡惟庸在一旁煽风点火。
朱元璋沉思片刻,心中虽有疑虑,但还是下令道:“来人,速去李逸府中搜查,务必仔细,不得有任何遗漏!”
一队御林军领命后,立刻气势汹汹地赶往李逸府邸。此时的李逸,正在家中整理关于治理西南地区的后续方案,丝毫不知一场大祸即将降临。
御林军如狼似虎地冲进李逸府中,四处翻找。很快,他们就在书房的暗格中找到了那些伪造的信件和令牌。带队将领脸色一变,深知此事重大,立刻将这些“证据”带回宫中复命。
朱元璋看着摆在面前的“证据”,怒不可遏。那些信件言辞凿凿,仿佛李逸谋反之事已成定局。尽管心中仍有一丝不愿相信,但铁证如山,让他不得不信。
“传李逸进宫!”朱元璋的声音仿佛从牙缝中挤出,充满了愤怒与失望。
不多时,李逸被带到宫中。他看到朱元璋阴沉的脸色,以及殿中气氛的凝重,心中顿感不妙。
“李逸,你可知罪?”朱元璋怒视着李逸,大声呵斥道。
“陛下,草民不知何罪之有?”李逸一脸茫然,心中充满了疑惑。
“哼!还敢狡辩!你意图谋反,证据确凿,还有何可说?”朱元璋将那些“证据”扔到李逸面前。
李逸捡起信件和令牌,仔细一看,心中大惊。他立刻明白,自己被人陷害了。但此时,面对这些伪造得天衣无缝的证据,他一时竟百口莫辩。
“陛下,这是有人陷害草民!草民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怎会做出谋反之事?请陛下明察啊!”李逸急忙跪地,磕头说道。
“证据都在此,你还想抵赖?朕如此信任你,委以重任,你却恩将仇报,妄图谋逆,实在让朕痛心!”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
“陛下,草民冤枉啊!定是有人蓄意陷害,设计圈套让草民钻。请陛下给草民一些时间,草民定能查明真相,还自己清白。”李逸声泪俱下,苦苦哀求。
但此时的朱元璋,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李逸的辩解。
“来人,将李逸打入大牢,严加看管!待朕查明真相,再行处置!”朱元璋大手一挥,下令道。
李逸还想再说些什么,但御林军不由分说,将他拖出了宫殿。一路上,李逸心中悲愤交加,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心为大明江山,却遭此陷害。
被关进大牢后,李逸看着阴暗潮湿的牢房,心中逐渐冷静下来。他明白,此刻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必须尽快想出办法,找出幕后黑手,洗清自己的冤屈。
他开始仔细回忆近期发生的事情,从朝堂上与胡惟庸的几次冲突,到西南叛乱时胡惟庸对他的指责,他隐隐觉得这一切都与胡惟庸脱不了干系。但仅有猜测还不够,他需要确凿的证据。
大牢中的日子并不好过,狭小的空间,难闻的气味,以及时不时传来的囚犯惨叫声,都让李逸倍感煎熬。但他心中始终怀着一丝希望,那就是还自己清白,继续为大明效力。
在这艰难的处境下,李逸开始谋划如何联系外界,寻找能够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他深知,时间紧迫,若不能尽快洗清冤屈,等待他的必将是万劫不复之地。而此时,胡惟庸在府中得知李逸已被打入大牢,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以为自己的阴谋已经得逞,却不知,李逸并不会轻易放弃,一场惊心动魄的绝地反击即将拉开帷幕。
读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