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巩固成果与新举措的逐步推进,大明王朝在稳步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然而,发展的进程中总是伴随着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
在律法监督机构的组建接近尾声时,李逸收到了一些来自地方的反馈。这日,他在衙门里与负责律法监督机构筹备的官员商讨相关事宜。
负责官员面色忧虑地说道:“李大人,最近收到不少地方上报的情况,一些地方官员对即将设立的律法监督机构心存抵触。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不信任,担心日后行事会受到诸多限制。”
李逸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律法监督机构的设立势在必行。你安排人整理一份详细的资料,说明律法监督机构的职责并非针对个人,而是为了确保律法公正执行,维护百姓权益和国家稳定。然后组织各地官员进行学习,务必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官员点头应道:“是,大人。但恐怕仍会有部分官员阳奉阴违,表面接受,实际抵触。”
李逸神色严肃地说:“对于这类官员,一旦发现,绝不姑息。律法监督机构正式运行后,若有官员不配合监督工作,依法严惩。只有树立起权威,才能让律法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商业发展过程中,特色产业的推进也遇到了阻碍。李逸再次来到江南,跟进丝绸产业品牌打造的情况。
在一家丝绸商会的会议上,一位丝绸商户满脸无奈地说道:“李大人,按照您的建议,我们尝试打造品牌,参加贸易展会,邀请海外商人参观。但这过程中花费巨大,许多小商户难以承受。而且,即便打造了品牌,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价格上不去,利润反而减少了。”
其他商户也纷纷附和:“是啊,大人,我们本就小本经营,这样下去实在难以为继。”
李逸听后,心中明白商户们的难处。他说道:“诸位的困难我了解了。打造品牌初期,确实需要大量投入,但从长远看,品牌效应会带来更大的收益。这样,朝廷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补贴,帮助大家度过难关。同时,商会要发挥作用,组织大家共同商议,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比如,统一采购原材料,降低采购价格;共同研发新的丝绸品种,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商户们听了,脸上露出一丝希望。一位年长的商户说道:“大人的主意好,但统一采购原材料,由谁来负责呢?如何保证公平公正?”
李逸思考片刻说:“可以由商会推选几位德高望重、值得信赖的商户代表负责。采购过程要公开透明,账目清晰,定期向大家公布。若有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在教育领域,虽然朝廷出台了优惠政策,吸引了一些人投身乡村教育,但师资短缺问题依然严峻。李逸前往一所乡村学校视察,与几位乡村教师进行了交谈。
一位年轻的教师满脸疲惫地说:“李大人,虽然朝廷的政策很好,但乡村条件艰苦,很多人来了没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而且,乡村孩子基础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很大。”
另一位教师也说道:“是啊,大人,教材方面也不太适合乡村孩子,很多内容他们理解起来很困难。”
李逸听后,心中满是关切:“辛苦你们了。关于乡村条件艰苦的问题,朝廷会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学校的生活设施。对于教学难度大的情况,会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专门的教学指导手册,帮助你们更好地教学。教材方面,我们会组织专家根据乡村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重新编写更贴合他们的教材。”
教师们听了,十分感动:“多谢大人关心,有朝廷的支持,我们更有信心教好孩子们了。”
在吏治方面,官员政绩档案的建立也并非一帆风顺。吏部尚书前来向李逸汇报情况。
吏部尚书皱着眉头说:“李大人,建立官员政绩档案,本意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官员为了政绩,弄虚作假,虚报成绩。这不仅违背了建立政绩档案的初衷,还可能误导朝廷的决策。”
李逸面色凝重:“竟有此事?必须严肃处理。安排专人对各地上报的政绩进行核查,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给予涉事官员严厉的处罚,以儆效尤。同时,完善政绩考核标准,不仅要看上报的数据,更要实地考察,倾听百姓的声音,确保政绩真实可靠。”
面对这些接踵而至的难题,李逸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每一次困难都是大明前进路上的一道坎,只有跨越这些坎,大明王朝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