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十一章:巩固成果,再谋新篇 (1/2)

随着各项深化治理措施初见成效,大明王朝呈现出更加稳定繁荣的景象。然而,李逸和朱元璋深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巩固现有成果,并谋划新的发展方向。

这一日,风和日丽,李逸早早来到御书房,与朱元璋商议下一步的治国方略。

朱元璋看着李逸,神情欣慰:“李逸,自推行各项治理举措以来,朕看到了大明的新气象。律法明晰,吏治清明,商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离不开你的努力。”

李逸赶忙躬身行礼:“陛下过奖了,这都是陛下圣明,决策英明,臣不过是在陛下的领导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今虽有成效,但仍有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朱元璋点头赞同:“你说得对。律法虽已修订,但执行过程中还需持续监督,确保公正严明。吏治方面,官员轮岗制度要长期坚持,并不断优化,防止出现新的问题。商业发展要注重可持续性,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教育更是国之根本,必须加大投入,培养更多栋梁之材。你对此有何具体想法?”

李逸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关于律法执行监督,可在各地设立专门的律法监督机构,定期对地方官员的执法情况进行审查。对于执法公正、严明的官员,给予表彰和晋升机会;对于执法不公的官员,严惩不贷。如此,既能保证律法的权威性,又能激励官员公正执法。”

朱元璋微微点头:“此计可行。律法监督机构的人员选拔务必严格,要挑选那些刚正不阿、精通律法之人。”

李逸接着说:“在吏治方面,除了坚持官员轮岗制度,还可建立官员政绩档案。详细记录官员在不同岗位上的工作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百姓的评价。以此作为官员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让官员们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朱元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个办法好,能让真正有能力、有作为的官员脱颖而出。”

谈到商业,李逸说道:“陛下,如今商业繁荣,但各地市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可鼓励各地根据自身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化效应。比如,江南地区丝绸业发达,可进一步提升丝绸品质,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沿海地区渔业资源丰富,可发展渔业加工产业,拓展海外市场。同时,加强对商业税收的管理,既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又不能给商人过重负担,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朱元璋抚须思考片刻:“不错,发展特色产业,能让各地经济更具活力。税收管理方面,要制定合理的税率,做到取之有度。”

最后,李逸说到教育:“陛下,目前乡村学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师资短缺问题依然严重。朝廷可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有学识的人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比如,给予乡村教师更高的俸禄和更好的待遇,为他们提供晋升和深造的机会。另外,设立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学校教学设施,编写更适合乡村学生的教材。”

朱元璋神情凝重:“教育之事,刻不容缓。这些政策要尽快落实,绝不能让乡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商议完毕后,李逸迅速将各项决策传达给相关部门,并督促他们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在律法监督机构的筹备过程中,李逸亲自参与人员选拔工作。这一日,在选拔现场,一位名叫王强的年轻学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王强年约二十,气宇轩昂,面对李逸的提问,对答如流,对律法的理解深刻且独到。

李逸问道:“若你成为律法监督官员,遇到地方官员与当地豪绅勾结,歪曲律法,你会如何应对?”

王强毫不犹豫地回答:“大人,律法乃国之根本,公正乃执法之基。若遇到此等情况,我定会收集确凿证据,不论涉及何人,绝不姑息,依法严惩,维护律法的尊严。”

李逸满意地点点头:“好,律法监督工作责任重大,就需要你这样有胆识、有担当的人。希望你能坚守初心,不负使命。”

在商业发展方面,李逸前往江南地区考察丝绸产业。他来到一家规模较大的丝绸工坊,工坊老板热情地迎接了他。

李逸走进工坊,看到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作织机,织出的丝绸色泽鲜艳,质地精美。

李逸对老板说:“你们的丝绸品质确实不错,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还需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

老板面露疑惑:“大人,何为品牌打造?”

李逸解释道:“就是要让咱们的丝绸有一个独特的标识,让人一看到这个标识,就知道是高品质的大明丝绸。可以在丝绸包装上印上专属的图案或字号,保证每一匹丝绸的质量都始终如一。同时,注重宣传推广,让更多海外商人了解咱们的丝绸品牌。”

老板恍然大悟:“多谢大人指点,我们一定照做。只是这宣传推广,还请大人多给些建议。”

李逸思索片刻:“你们可以参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