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逸的精心应对下,各项深化治理措施虽历经波折,但逐渐步入正轨,曙光开始在大明王朝的天际线上初现,成效也日益显著。
律法修订工作终于大功告成。新律法颁布之日,京城热闹非凡,百姓们纷纷围聚在告示牌前,聆听官员宣读新律法的条款。李逸也来到现场,观察百姓们的反应。
一位老叟听完后,感慨道:“这新律法听起来明白清楚多了,以后啥事儿该咋判,心里头有底咯。”
李逸笑着问道:“老人家,您觉得这新律法如何呀?”
老叟竖起大拇指,说道:“好啊,大人!就说这邻里纠纷的处理,以前吵到官府,半天扯不清,现在按新律法,一下子就知道谁对谁错。这以后大家都按规矩办事,咱老百姓过日子也踏实。”
一旁的一位年轻后生也接口道:“是啊,而且对那些作恶的人,该重罚就重罚,该轻罚就轻罚,比以前合理多了。咱守法的人,也更安心啦。”
看着百姓们满意的神情,李逸心中满是欣慰。回到衙门后,负责律法推广的官员前来汇报:“李大人,新律法颁布后,各地反响都很不错。为了让百姓更好地理解,我们还组织了律法宣讲团,深入到各个州县乡村,给大家讲解新律法。”
李逸点头称赞道:“做得好!律法不仅要制定得好,更要让百姓知晓、遵守。在宣讲过程中,要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案例,让大家真真切切明白律法的要求。”
官员轮岗制度实施一段时间后,吏部尚书前来向李逸汇报情况。“李大人,这轮岗制度推行得比预想中顺利。新到任的官员们都带着一股干劲儿,在新地方施展拳脚。”
李逸问道:“有没有收到一些具体的反馈?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如实说来。”
吏部尚书说道:“有一位从南方调任到北方的官员,他发现北方的农田灌溉方式比较落后,便引入了南方先进的水车灌溉技术,当地百姓都十分感激。不过,也有个别官员在适应新环境上还需要一些时间,处理政务时偶尔会出现一些小失误。”
李逸思索片刻后说道:“对于表现出色的官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官员积极作为。对于那些还在适应的官员,安排经验丰富的同僚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另外,持续关注轮岗官员的情况,及时调整优化制度。”
铸币厂经过严格整顿后,终于铸造出了质量上乘、规格统一的货币。第一批新货币发行当日,李逸来到京城的钱庄查看情况。
钱庄老板满脸笑容地迎接李逸:“李大人,这新货币一出来,大家都抢着要呢!您瞧,这成色、这做工,可比以前的货币强太多了。现在商人们交易都更放心、更便捷啦。”
李逸拿起一枚新货币,仔细端详,问道:“那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钱庄老板连忙说道:“暂时还没发现啥问题。而且,自从新货币发行,私铸货币的现象也少了很多。以前那些乱七八糟的货币,现在都慢慢退出市面了。”
李逸叮嘱道:“虽然目前情况良好,但还是不能放松警惕。要继续加强对货币市场的监管,一旦发现私铸货币的行为,立刻严惩。”
商业行会在各地已经纷纷组建完成,并开始发挥积极作用。李逸来到京城的丝绸行会,此时行会正在组织一场丝绸贸易洽谈会,各地的丝绸商云集于此。
丝绸行会的会长见到李逸,赶忙迎上来:“李大人,您可来了。自从行会成立,我们丝绸生意好做多了。大家一起制定了质量标准,现在咱大明的丝绸在海外都更受欢迎了。”
李逸走进洽谈会现场,看到商人们正热烈地讨论着生意,满意地点点头。他问会长:“目前行会在运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会长说道:“倒是有个小问题,李大人。有些外地的丝绸商反映,在运输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关卡刁难,增加了不少成本。”
李逸眉头微皱,说道:“竟有此事?你把具体情况整理一份详细的报告给我,我会和相关部门商讨解决办法,绝不能让这些不合理的关卡阻碍了商业发展。”
乡村学校建设大部分已经完工,孩子们陆续走进了崭新的教室。李逸来到一所刚建成的乡村学校,教室里传来朗朗读书声。
校长见到李逸,激动地说道:“李大人,多亏了您和朝廷的关怀,孩子们终于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读书了。您看,这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有新的桌椅和书本。”
李逸走进教室,孩子们纷纷站起来,齐声说道:“大人好!”李逸微笑着示意孩子们坐下,问身旁的一位老师:“老师,目前教学上还缺什么吗?”
老师说道:“李大人,师资方面还是有些紧张。虽然有一些新老师加入,但随着学生增多,还是有点捉襟见肘。”
李逸说道:“这个问题朝廷会尽快解决。后续会加大教师招募力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