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在这个隐蔽舱的外侧,因而这里还能感受到中央平原的不到百分之一的重力,尽管这样在那条类似于梯子的扶手上攀爬还是需要十分小心。
他们交替着用安全扣与手向上爬行,一路上他们还看到几条很大的管子与飞船相连,那是飞船上的燃料管道,其与“天堂号”内的燃料系统相连,只要载人飞船需要,其在30分钟内就可以注满所有飞船上的燃料箱。他们曾为此模拟了很多次,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万无一失。
接近载人飞船的驾驶舱后,他们还要经过一座连接驾驶舱的舰桥,舰桥的一端连接飞船隐蔽舱的外侧筒壁扶梯上,另一端连接在飞船的驾驶舱门上,舱门边上有一个简单的锁定机构。
这个驾驶舱的门能同时从外部与内部打开,乔纳森·伊尔转动锁定机构上的把手后,舱门缓缓的向外打开了,他们俩前后依次飘入到了驾驶舱。
“‘指挥中心’,我们已经进入1号飞船的驾驶舱了。”巴乔控按奈住自己的心跳说。
“好的,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等下把视频信号切换到一号频道。”
一号频道就是“指挥中心”的信号频道,“天堂号”内几乎所有的区域都有不同等级的信号连接到“指挥中心”,这样的信号在“天堂号”内外大约有11多万个,但这里的大部分信号是看不到的,它们将直接与“指挥中心”的AI连接,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信号才以视频的方式连接到“指挥中心”。
“好的,收到了!”
打开这里的总控开关后,驾驶舱内的照明灯亮了,他们看到的驾驶舱为一个高3米,直径6米的半球形的结构,四周是环绕一周的透明舷窗,中间是5把呈放射状分布的座椅,在座椅的上方是排列整齐的按钮、开关、操控机构,这些操控机构分别由不同的颜色分类,显示其分属于不同的功能区域。
而围绕着5把座椅的是大小不同的显示屏,它们犹如众星捧月般的环绕着5把座椅。
巴乔坐在中间的那把机长的位置,伊尔坐右边副机长的位置,罗伯特·巴乔打开控制台上总控制器上的保险机构,然后把那个红色的旋钮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十几秒后,这里所有的设备都启动了。巴乔和伊尔打开控制台上的对话开关,对着麦克风说:
“1组呼叫‘指挥中心’,1组呼叫‘指挥中心’,我们已经在1号飞船的驾驶舱,重复一遍,我们已经在1号飞船的驾驶舱。”
“‘指挥中心’收到!请执行第七阶段任务。你们有时间检查一下那套擒纵机构,它在电脑中有多次的不良记录。”
“多次不良记录?为啥?”巴乔心跳了一下。
“不知道,好像精度有所下降,可能是哪个装置有问题,你最好检测一下。”
“好的。”
擒纵机构是飞船上连接陀螺仪的设备,就是当载人飞船处于休眠状态时还能维持陀螺仪正常运转的系统,由于其可靠稳定,是现代技术中唯一没有被电子化的设备。
巴乔观察控制台显示屏上陀螺仪的参数,发现其运行运行参数确实有些偏低。陀螺仪就像载人飞船的眼睛,可以感知飞船的任何运动方向,当载人飞船上的陀螺仪失效时,载人飞船就变成了一个瞎子。
“报告‘指挥中心’,擒纵机构虽然运行还算正常,但参数值有些偏低,可能是润滑系统有些问题,这个待我们随后再对它们进行调整,现在我们将对驾驶舱内的操控机构进行检测。”
“收到,有问题随时报告。”
进入飞船的驾驶舱这样的安全环境后,“指挥中心”就会放松对他们的监控。
巴乔拿出那本《CGGS-1操作流程作业指导书》后翻到第十三章第一节,这一章详细描述进入飞船后的具体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还有一些特别事项表明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时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作为一个合格的工程技术检测人员,他们不定期的要经受“天堂号”的管理委员会严格测试,因此对上面记录的内容都已经烂熟于胸,但为了谨慎起见还是要重复的再看一遍。
处于南、北两极零重力区隐蔽舱内载人飞船的控制系统以六艘为一个单元,始终处于并联状态,每个单元都有单独的电力控制运行系统,这既是为了便于管理采取的对策,更是为了在突发情况之下能规避一些重大的风险,因为这样在任何一艘飞船上发生的系统故障都能及时通过并联系统显示在其他飞船上。
巴乔和伊尔此行的目的就是检测当“天堂号”内的电力系统出现不可修复的故障后,单独依赖一个人的体力和一个石墨烯电池助力单元能否到达载人飞船的隐蔽舱位。
这也是他们一开始不能使用助力器的原因,他们将要对载人飞船上的各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从而确保其保持最佳的状态并随时待命。
这样一套流程短则24个小时,长则48个小时,是对工程技术人员智力、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