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十四章 向南极零重力区出发 (2/4)

到!二组到达指定位置。”

“三组收到!三组到达指定位置。”

“四组收到!四组到达指定位置。”

“五组收到!五组到达指定位置。”

“好的,请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你们前后的安全绳不要放太松,滑轮扣要扣紧,两个队员之间的间距不要太紧,注意脚下的扶手不要与脚靠太近,有问题随时报告。”

“收到!”

“收到!”

“收到!”

“收到!”

王佳妮用手抓着舱壁上那个红色的“一”字型旋转的开关,把“一”字型的开关按顺时针旋转90度,使上面的一个箭头标识正对着“ON”标记,这时开关中间的一个指示灯由红色转为绿色,3秒后在他们的前面一扇直径2米的舱门徐徐向里打开,他们一行30个人依次小心翼翼的飘进了1号舱位。

接着他们又打开内侧的舱门,然后依次缓慢的顺着梯子攀爬到连接飞船驾驶舱的舰桥,又过了30分钟,他们都已经安全的进入到了载人飞船的驾驶舱。

他们一行5人小心翼翼的飘入到1号载人飞船的座位上。她是机长,副驾驶员杜于伟,还有三个驾驶员分别是:钱杭军,冯晓阳,付章成。他们都有丰富的实际驾驶载人飞船的经验,其中杜于伟就是最早驾驶载人飞船把乘客从地球运输到“天堂号”那批驾驶员之一。

系上安全带后,接着打开总控开关上的红色安全罩。总控开关是一个同样是红色的类似于船型的开关,中间有个转动的手柄,手柄上有箭头标志,只要把箭头按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对准外侧的“ON”标志就可以了。十几秒后,飞船上所有的设备都启动了,主操控显示屏上提示30架飞船连接良好,接着她打开氧气辅助单元,飞船的控制系统自动往驾驶舱内加压氧气,又过了1分钟,气压达到设定值,他们打开防护服的面罩,终于可以痛快的呼吸了,感觉幽闭症也一扫而空。

“零号呼叫指挥中心!我们都已经到达飞船驾驶舱!等待下一步指令。”

“指挥中心收到!请连接机械臂信号源,同时检查一下备用电源容量。”

机械臂是用来保证载人飞船顺利出舱、移舱的唯一设施,因此对机械臂的调试、维护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选项。

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选项,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他们仍然有备用的选项,“天堂号”管理委员会在《CGGS-1操作流程作业指导书》中都有详尽的描述。

“哦!上面显示电池容量正常,不过这需要专业的设备,后续让技术人员进行测试,现在没时间了。

“好的,‘指挥中心’明白,我先记录在案吧!”

王佳妮把操作界面切换到机械臂系统,点击右上角的信号源连接处,一会儿进度条显示两个信号连接完毕。

机械臂在“天堂号”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操控系统,其处于“天堂号”气密舱内、外侧舱盖的位置,每个气密舱内、外都有一条独立的机械臂,分别对应于每个舱位。

这5条机械臂具有四自由度结构,一端固定在气密舱附近,另一端设计有抓、扣与吸附机构,可以与载人飞船实现对接与转移,并同时具体不同的功能,比如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在零重力区执行特殊任务,比如打孔或安装、调试不同设备。机械臂静态时为折叠状态,其总长为48米,展开的时候总长为100米。

这是“天堂号”管理委员会为了克服CGGS-1上的科里奥利力而设计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货物在CGGS-1内、外顺利的转移。

“‘指挥中心’,1号飞船要进入移舱程序了。”

“8号进入移舱程序。”

“15号进入移舱程序。”

“22号进入移舱程序。”

“30号进入移舱程序。”

“指挥中心收到,移舱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周边环境安全。”

五艘首批出舱的飞船将分别在五个气密舱五条机械臂的作用下独立完成这一程序,这个过程基本上是由机械臂上的AI独立完成的,在失重状态下要操控这样复杂的机构来完成精准的对接可不是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

但任何事情都难以保证万无一失,因此他们仍然有备用的选项,那就是驾驶舱控制台上的操控手柄,从而可以保证他们在载人飞船姿态发生微小偏差的时候对载人飞船进行调整。

五条机械臂启动后不久,王佳妮打开控制台上黄色区域的一个开关,固定载人飞船的安全扣松开了,他们只感到飞船轻微的振动了一下,接着看到驾驶舱外面的灯光逐渐变暗,两侧的舱壁向船首缓缓移动,2分钟后载人飞船移出了隐蔽舱位。

随着洞口的变小,他们看到了南极这片弧形的铅灰色穹顶中心的一小块面积,犹如身处一个巨大陨石坑的底部,陨石坑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