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降到零下200度以下。
“1组呼叫‘指挥中心’!1组呼叫‘指挥中心’!我们已经进入到1号舱门!哇!这里的空气真好,就是温度有些低。”巴乔重重的舒了一口气后说。
因为就在刚才经过那段低矮的非连续扶手时,他的甚至出现了不该有的想法,想象着他如果一旦抓握不住而飘向空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这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不应该有的想法,因为这种不合时宜的想法会引起身体某些本能的条件反射,甚至会做出超出操作流程的动作,这对每一个工程师而言都将是非常危险的举动。
“收到!收到!请按第六阶段的程序执行!请注意舱内气压的变化。”
通道内的气压要与载人飞船的隐蔽舱气压保持一致才能打开内侧的舱门,这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清楚的基本常识,气压差不但会导致人体的肌体处于危险中,而且还会引发一些列反应。
“1组收到!1组收到。”
巴乔和伊尔从背包后拿出一本厚厚的《CGGS-1操作流程作业指导书》,翻到第182页,上面有五章二十一节,详细的记录进入载人飞船的隐蔽舱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及作业流程,虽然他们经历很多次,但每一次都要反复阅读几遍,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CGGS-1操作流程作业指导书》中的CGGS的是英文单词Centrifugal gravity generating system的缩写,中文原意是:离心式重力发生系统。这是“天堂号”的管理委员会根据超级圆筒的设计、制造、应用、维护而制定的一本作业指导书,其范围涵盖“天堂号”的每一个领域。作业指导书的基本原则就是:即使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门外汉,如果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流程操作,其完全可以胜任“天堂号”内的任何一项工作。“天堂号”管理委员会为完成这本作业指导书,花费的时间之多、费用之大、涉及的实际操作更是无以计数,其编辑的词汇量更是地球上任何一部百科全书都不能望其项背。在“天堂号”管理委员会完成这本作业指导书之初,他们发现这本作业指导书因实在过于庞大而无实际操作意义,其信息的储存量达到了惊人13TB比特,而光做成指导书纸张的重量就超过了557公斤,足以使任何一个操作员都望而生畏。后来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决定对《CGGS-1操作流程作业指导书》进行分类成册,每个领域都单独编辑一本,即使这样,到巴乔和伊尔手中的时候还有2公斤以上,而“天堂号”内的每个房间都会单独放置一本。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紧急情况的发生,“天堂号”管理委员会在AI上经过反复的模拟,在极端情况下任何储存在计算机中的信息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经过10分钟的休息和准备后,巴乔和伊尔按照作业指导书上的操作流程打开1号舱位开通往载人飞船隐蔽舱位的舱门,通往奥林匹斯神殿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但这一切对他们来说才刚刚开始。
舱门打开后,巴乔在舱门外侧的1.5米高的壁上找到了一个常规的电源拨动开关,开关打开后他们看到漆黑的空间开始缓慢变亮。
这是隐藏在载人飞船隐蔽舱室内的灯光打开了,他们看到了在1号舱位附近有类似于梯子的扶手,它从舱口的位置一直延伸到光柱那头看不见的地方,在明亮光柱的照射下,首先看到的是四个巨大的“锅盖”一样的东西,那是载人飞船尾部的喷气发动机口,沿着喷气发动机口向上看,是载人飞船巨大的机身,其直径为23.5米,总高度为73.3米。
在这里看载人飞船犹如一根顶天立地的承天之柱,它们由六根对称分布的支架固定在隐蔽舱内,就在它不远的地方,还有五艘相同的载人飞船,它们围绕着一个直径100多米的气密舱以等距的方式排列,其形状犹如一把左轮手枪的弹仓,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飞船停泊舱。
在这里向四周望去,使他们仿佛进入了古希腊的奥林匹斯神殿,并且其规模则远比前者超出百倍。
可以想象这样无与伦比宏伟的舱室在“天堂号”的南、北极总共有十个,其在人类的心目中犹如奥林匹斯神殿般的存在,使他们每次的例行检查都如朝圣般的虔诚,因为它不但承载的是全人类的希望,更是人类走向星辰大海的伟大起点。
就在这些舱室的一眼望不到头的壁上,有一些凸出的文字铭刻在上面: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德莫克里特,伽利略,哥白尼,牛顿,欧拉,甚至还有许多中国人:甘德,石申,贾奎,何承天,郭守敬……他们是现代科学的创始人与奠基人,他们的名字犹如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般恒久不变。
在确定环境安全无虞后,巴乔和伊尔要沿着那条类似于梯子的扶手爬到120米远的载人飞船驾驶舱,因为这里的环境与“天堂号”内有所不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并且气压与“天堂号”中央平原基本一致。
由于那条类似于梯子的扶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