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配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田兄所言虽有道理,但让女子继位,恐遭各方非议。且公孙绣小姐毕竟是女儿身,日后若要嫁人,夫家的势力也可能会对我们公孙家产生影响,这其中的变数实在太多。”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公孙度静静地听着,心中反复权衡利弊。最终,他开口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容我再仔细考虑一番。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以公孙家的大局为重,不能让内部纷争毁了我们多年来打下的基业。”
与此同时,公孙熙也在积极行动。他找到公孙绣,与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公孙绣起初对自己继位一事感到十分惊讶,但在公孙熙的耐心劝说下,她逐渐理解了哥哥的苦心。公孙绣表示,自己愿意为了公孙家的稳定和发展承担起这份责任,但她也深知自己的能力还有不足,需要哥哥和其他兄弟们的全力支持。
公孙康得知公孙熙提议让公孙绣继位后,心中十分不满。他觉得自己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公孙熙此举分明是在抢夺他的位置。公孙康找到公孙恭,两人商议对策。公孙恭劝说道:“兄长,如今父亲还在,我们还是不要轻举妄动。或许父亲自有安排,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等待父亲的决定。”公孙康虽然心中不甘,但也明白此时不宜与公孙熙发生正面冲突,只能暂时隐忍下来。
在这段等待公孙度决定的日子里,公孙度的身体状况愈发糟糕。他整日卧床不起,却仍心系着公孙家的未来。经过深思熟虑,他终于做出了决定……
公孙度权衡再三,最终决定采纳公孙熙的建议。他深知,在这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唯有以大局为重,才能确保公孙家的基业得以延续。公孙度将公孙熙、公孙康、公孙绣以及一众心腹谋士召集到榻前,面色凝重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吾儿公孙熙所言极是,如今局势复杂,内部纷争只会让我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绣儿虽为女子,但聪慧过人,且有胆有识,我决定立她为继承人,待我百年之后,由她统领公孙家。”公孙度的声音虽有些虚弱,但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公孙康听到这个决定,心中一阵失落,但他也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只能强压着心中的不满,勉强点头表示服从。公孙绣则一脸惊讶,她虽早与公孙熙商议过此事,但真正听到父亲的决定,仍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她望向公孙熙,见他微微点头,便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说道:“父亲放心,绣儿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您的期望,守护好公孙家的基业。”
公孙熙见状,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妹妹继位只是暂时的过渡,关键是要利用这段时间,稳固公孙家的势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于是,他主动站出来,表态会全力辅佐公孙绣,帮助她处理军政事务。
在公孙熙的建议下,公孙绣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核心团队。她任命公孙熙为首席谋士,负责制定战略规划;田丰、审配等人为智囊团成员,为她出谋划策;赵云、颜良、文丑等猛将则负责统领军队,加强军事训练。公孙绣还亲自走访军中各营,慰问将士,鼓舞士气,让大家感受到她的诚意和决心。
随着公孙绣逐渐掌握权力,公孙家内部的矛盾暂时得到了平息。然而,外部的压力却并未因此而减少。袁绍在连续遭受重创后,虽元气大伤,但仍不甘心就此失败。他暗中联络其他诸侯,企图共同对抗公孙度。与此同时,曹操、刘备等势力也在密切关注着公孙家的动向,试图从中寻找机会。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公孙熙深知,公孙家必须主动出击,才能掌握主动权。他建议公孙绣,趁袁绍尚未恢复元气,继续对其发动进攻,彻底消除这个心腹大患。公孙绣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赵云为先锋,率领精锐部队南下,攻打袁绍的剩余领地。
赵云领命后,迅速集结军队,向袁绍的地盘进发。一路上,他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袁绍的几座城池,打得袁绍的军队节节败退。袁绍得知消息后,恼羞成怒,亲自率领大军迎战赵云。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一时间,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赵云不愧是一代名将,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在他的鼓舞下,公孙家的军队士气大振,越战越勇。袁绍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在赵云的猛烈攻击下,逐渐抵挡不住,阵脚大乱。袁绍见势不妙,只得率领残军仓皇逃窜。
这场战役的胜利,让公孙家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公孙绣乘胜追击,继续攻占袁绍的领地,将公孙家的版图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公孙绣充分展现出了她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赢得了众人的认可和尊重。
然而,公孙熙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随着公孙家势力的不断壮大,必然会引起其他诸侯的警惕和敌意。因此,他建议公孙绣,在巩固现有领地的同时,要加强外交活动,与其他诸侯建立良好的关系,避免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公孙绣听从了公孙熙的建议,派遣使者前往曹操、刘备等势力,表达了公孙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