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十七章:席卷西凉,霸业基石的稳固筑牢 (2/3)

孙绣的势力已经对自己构成了巨大威胁,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曹操紧急召集荀彧、郭嘉等谋士商议对策。

曹操满脸怒容,拍案而起:“公孙绣小儿,竟敢平定西凉!诸位有何良策,助我夺回西凉,消灭公孙绣这逆贼?”

荀彧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公孙绣在西凉根基渐稳,且兵强马壮。此时强攻西凉,胜算不大。我们可先在中原地区加强防御,巩固防线,同时联络各方势力,孤立公孙绣。待时机成熟,再发动全面进攻。”

郭嘉也点头附和:“文若所言极是。此外,我们可派间谍潜入公孙绣领地,制造内乱,扰乱其部署。同时,在外交上,我们可与江东孙权重新修好,共同对抗公孙绣。”

曹操听后,觉得两人所言有理,便开始着手部署。他一方面在中原地区增派兵力,加强城防;另一方面,派遣间谍潜入公孙绣控制的地区,试图制造混乱。同时,他还派使者前往江东,与孙权商议联盟之事。

公孙绣察觉到曹操的动向,与庞统、田丰等谋士商议对策。庞统建议道:“主公,曹操此举不足为惧。我们只需加强内部防范,识破并粉碎其阴谋。同时,我们也可主动出击,在边境地区对曹操进行骚扰,打乱其部署。在外交上,我们可与孙权保持联系,探听其态度,若曹操与孙权联盟,我们则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公孙绣依计而行,加强了领地内的治安管理,对可疑人员进行严密排查,成功识破并粉碎了曹操的多次阴谋。同时,她派遣赵云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在边境地区对曹操的城池进行骚扰,使得曹操疲于应付。在外交上,公孙绣也派使者前往江东,与孙权保持沟通,密切关注局势的变化。

随着西凉的平定和各项措施的推行,公孙绣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她在西北的统治逐渐稳固,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后方支持。而曹操与公孙绣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即将爆发,天下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西凉的局势渐趋稳定后,公孙绣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果,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长远的战略布局。她深知,曹操绝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寻找时机卷土重来,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做好应对曹操反扑的准备。

公孙绣命姜维负责整顿西凉的军事力量。姜维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西凉地形的熟悉,重新编排军队,根据士兵的特长和战斗风格,组建了不同的作战小队,提升了军队的灵活性和战斗力。同时,他还在西凉各重要关隘和城池加强防御工事,挖掘深壕、增设箭楼,储备充足的粮草和箭矢,打造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在经济建设方面,田丰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他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开凿渠道,将西凉丰富的水资源引入农田,改善了灌溉条件,使得大片荒地得以开垦,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此外,田丰还鼓励商业发展,在西凉各地设立集市,降低商税,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商人前来贸易,一时间,西凉的集市上货物琳琅满目,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而在外交方面,公孙绣积极与周边少数民族部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她亲自接见各部落首领,向他们展示自己的诚意和实力,承诺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和保护。在公孙绣的努力下,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表示愿意与她结盟,不仅为她提供了丰富的战马资源,还在战时派遣勇士协助作战,大大增强了公孙绣在西北的影响力。

曹操在许昌得知公孙绣在西凉的一系列举措后,愈发焦虑。他深知,如果任由公孙绣发展下去,自己统一天下的大业将彻底破灭。于是,曹操决定采取更为激进的手段。他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向西凉进发,试图一举夺回失地。

公孙绣得到曹操出兵的消息后,立刻召集马超、庞德、姜维等将领商议对策。马超摩拳擦掌,率先说道:“主公,曹操此次来犯,正是我们给他迎头痛击的好机会!我愿率领骑兵,正面迎战夏侯惇,定要让他有来无回!”

姜维则冷静分析道:“曹操此次来势汹汹,夏侯惇又是一员猛将,不可轻敌。我们可利用西凉的地形优势,采用诱敌深入之计。先在边境地区示弱,引诱曹军深入,然后在险要之地设下埋伏,前后夹击,必能大破曹军。”

公孙绣采纳了姜维的建议,命令马超率领骑兵在边境地区佯装败退,引诱夏侯惇追击。马超领命后,故意在战场上表现出慌乱的样子,丢弃大量物资,制造出败逃的假象。夏侯惇果然中计,以为公孙绣的军队不堪一击,便率领大军紧追不舍。

当夏侯惇的大军深入西凉境内,进入一片山谷时,姜维早已率领伏兵在此等候多时。随着一声令下,山谷两侧的士兵纷纷扔下巨石、射出利箭,曹军顿时大乱。马超见状,立刻率领骑兵回师反击,与姜维前后夹击。夏侯惇虽奋力抵抗,但在公孙绣军队的猛烈攻击下,渐渐抵挡不住。

经过一番激战,曹军死伤惨重,夏侯惇身负重伤,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