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十九章:西进序曲,关中烽火的前奏 (2/3)

。夏侯渊在混乱中,奋力抵抗,但最终被魏延斩杀。

此战过后,曹操在关中的防御力量被大大削弱,公孙绣的势力成功在关中打开了一个缺口。公孙绣乘胜追击,接连攻占了关中的几座城池,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然而,公孙绣深知,曹操不会轻易放弃关中。曹操得知夏侯渊战死,关中局势危急后,立刻调集大军,准备夺回关中。公孙绣也在关中积极整军备战,加固城防,囤积粮草,准备迎接曹操的反攻。

在加强军事防御的同时,公孙绣也没有忘记安抚关中的百姓。她减免百姓的赋税,推行轻徭薄赋政策,鼓励百姓恢复生产。她还选拔当地的贤能之士,充实各级官府,治理关中。在公孙绣的治理下,关中的局势逐渐稳定,百姓们对她的统治也逐渐认可。

此时,马腾按照盟约,派遣其子马超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前来支援公孙绣。马超英勇善战,麾下骑兵更是精锐无比。他的到来,大大增强了公孙绣的军事力量。公孙绣任命马超为先锋,与自己的军队一起,共同抵御曹操的反攻。

而在大西南,刘璋虽然邀请公孙绣的军队进入益州边境协助防守,但他对公孙绣的意图也有所怀疑。刘璋的谋士黄权建议道:“主公,公孙绣势力强大,此次进入益州边境,恐有不轨之心。我们需加强防备,不可掉以轻心。”刘璋听后,心中犹豫不决。他既想借助公孙绣的力量抵御外敌,又担心公孙绣会趁机夺取益州。

公孙绣察觉到刘璋的疑虑后,再次派使者前往益州,向刘璋表明自己的诚意。使者向刘璋保证,公孙绣的军队只是协助防守,不会侵犯益州的领土。同时,公孙绣还赠送了大量的礼物给刘璋,进一步打消他的疑虑。

在处理好各方关系后,公孙绣全身心地投入到与曹操的对抗中。她知道,曹操的反攻即将到来,这将是一场决定关中归属的关键之战,也是她统一天下道路上的重要考验。

随着马超援军的抵达,公孙绣的军队士气大振。她与马超共同谋划,在关中地区构建起更为严密的防御体系。马超凭借对西北地形和骑兵战术的熟悉,建议在各要道设置烽火台,以便及时传递军情,同时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在周边地区进行巡逻,确保曹操的军队没有可乘之机。

公孙绣采纳了马超的建议,派遣士兵在各处险要之地搭建烽火台,又安排了多支骑兵巡逻队。这些巡逻队日夜在关中的山川河谷间穿梭,不放过任何一处可疑迹象。而此时,曹操的大军已经逼近关中。曹操亲自率领大军,麾下名将许褚、徐晃等随行,浩浩荡荡,气势汹汹。

曹操深知公孙绣此次在关中布防严密,且有马超相助,不可贸然进攻。他先命大军在距离长安数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然后召集谋士商议对策。荀彧建议道:“主公,公孙绣据险而守,强攻损耗巨大。我们可先断其粮草补给,再寻机而动。”曹操点头称是,随即派遣徐晃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绕道袭击公孙绣的粮草运输线。

公孙绣这边也早有防备。她通过安插在曹操军中的眼线得知了徐晃的行动,立刻命令赵云率领骑兵前去拦截。赵云接到命令后,率领骑兵日夜兼程,在一条山谷中与徐晃的部队相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赵云凭借着精湛的武艺和出色的指挥,成功击退了徐晃,保住了粮草运输线。

曹操得知徐晃行动失败,心中大怒,但他并未乱了阵脚,而是再次与谋士们商议。郭嘉提出了一个计策:“主公,我们可假装撤退,引诱公孙绣出兵追击,然后设下埋伏,将其一举击败。”曹操听后,觉得此计可行,于是下令大军佯装撤退。

公孙绣得知曹操大军撤退,心中起了疑心。她与庞统、马超等人商议,庞统分析道:“曹操狡诈多端,此次撤退恐怕有诈。我们不可贸然追击,但可派小股部队前去试探。”公孙绣采纳了庞统的建议,派魏延率领一千骑兵前去追击。

魏延率领骑兵追出数里后,果然中了曹操的埋伏。许褚率领大军从两侧杀出,将魏延的部队团团围住。魏延奋力抵抗,但寡不敌众,渐渐陷入困境。就在此时,赵云率领骑兵赶来救援。赵云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与许褚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双方你来我往,难分胜负。

在赵云的救援下,魏延成功突围。公孙绣得知魏延遇伏后,立刻率领大军前来接应。曹操见公孙绣大军赶来,知道埋伏失败,只好下令撤军。

此次交锋,双方互有胜负,曹操未能突破公孙绣的防线,公孙绣也未能击退曹操的大军,局势陷入了僵持。公孙绣明白,这样的僵持对自己不利,必须主动出击,打破僵局。

她与庞统、马超等人再次商议,决定采用火攻之计。关中地区多山地,曹操的大军又多驻扎在山谷附近,这为火攻提供了条件。公孙绣命士兵们收集大量的干草、枯木等易燃物,趁着夜色,将这些易燃物放置在曹操军营附近的山谷中。

一切准备就绪后,公孙绣命令马超率领骑兵在曹操军营前叫阵,吸引曹操的注意力。曹操得知马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