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十九章:西进序曲,关中烽火的前奏 (1/3)

在荆州的治理与发展步入正轨后,公孙绣将战略重心转向了关中、西北与大西南地区。这三块区域,每一处都有着独特的地缘政治和军事意义,成为她统一天下宏图中不可或缺的拼图。

首先,公孙绣将目光聚焦于西北的马腾势力。马腾拥兵自重,麾下骑兵骁勇善战,且占据着广袤的西北土地,对中原局势有着重要影响。公孙绣召集庞统、田丰等智囊,在荆州的都督府中商讨与马腾的外交策略。

田丰捋着胡须,神情凝重地说道:“主公,马腾在西北经营多年,根基深厚。曹操一直对其有所忌惮,屡次拉拢又防范。我们若能与马腾结盟,不仅能分化曹操的势力,还能借助其骑兵之力,增强我军的战斗力。但马腾为人谨慎,我们需拿出足够的诚意。”

庞统微微点头,补充道:“我建议主公选派一位能言善辩之士,携带厚礼前往西北,向马腾阐明利害关系。我们可承诺,若共同对抗曹操,战后将与马腾划分关中之地,以此为诱饵,促成联盟。”

公孙绣采纳了两人的建议,挑选了谋士简雍作为使者,携带大量珍贵的丝绸、茶叶和珠宝,前往西北面见马腾。简雍到达马腾营帐后,受到了马腾的接见。他向马腾详细阐述了公孙绣的实力和诚意,强调曹操才是他们共同的大敌,只有联手才能对抗曹操的扩张。马腾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曹操的野心,也明白与公孙绣结盟的利弊。经过几日的考虑,马腾最终决定与公孙绣结盟,并约定双方在对抗曹操时互相支援。

与此同时,公孙绣也没有放松对大西南刘璋势力的关注。她派遣了擅长伪装和侦查的密探张松,潜入益州刺探刘璋的虚实。张松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交际能力,很快在刘璋的阵营中站稳了脚跟。他暗中收集了益州的军事部署、地理形势和刘璋内部的权力争斗等重要情报。

回到荆州后,张松向公孙绣详细汇报了益州的情况。他说道:“主公,刘璋暗弱无能,益州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其军队战斗力不强,且将领之间缺乏信任。但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要进取,需谨慎谋划。”

公孙绣听完汇报后,与庞统等人商议对策。庞统建议道:“我们可先与刘璋交好,派遣使者送上礼物,表达我们无意进犯益州。同时,暗中资助益州内部对刘璋不满的势力,制造混乱,待时机成熟,再图益州。”

公孙绣点头同意,随即派使者前往益州,与刘璋建立了友好关系。在使者的周旋下,刘璋放松了对公孙绣的警惕,甚至邀请公孙绣的军队进入益州边境,协助防守。

在处理好与马腾和刘璋的关系后,公孙绣开始将精力集中在关中地区。关中地势险要,是连接中原与西北的咽喉要道,曹操在此地部署了重兵,由大将夏侯渊镇守。夏侯渊作战勇猛,善于用兵,给公孙绣的西进计划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公孙绣决定先试探曹操在关中的防御力量。她派赵云率领一支精锐骑兵,佯装进攻关中边境的陈仓。赵云到达陈仓城下后,命令士兵们擂鼓呐喊,做出攻城的架势。夏侯渊得知消息后,立刻率领大军出城迎战。赵云见夏侯渊出城,并不与之正面交锋,而是率领骑兵在城外游走,不断骚扰夏侯渊的军队。夏侯渊被赵云的骑兵搞得疲惫不堪,但又无法抓住赵云,心中十分恼怒。

经过几日的试探,公孙绣对夏侯渊的作战风格和关中的防御力量有了初步了解。她与庞统商议后,决定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公孙绣命黄忠率领一支军队,在陈仓正面继续佯攻,吸引夏侯渊的主力;自己则亲率大军,包括赵云、魏延等将领,绕道从北面的祁山进攻关中。

黄忠在陈仓城下,指挥士兵们搭建攻城器械,做出要强行攻城的样子。夏侯渊果然中计,他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陈仓,准备与黄忠决一死战。而公孙绣率领的主力部队则沿着祁山小道,悄悄向关中进发。这条小道崎岖难行,但却避开了曹操的主力防御。

经过数日的艰难行军,公孙绣的主力部队终于抵达了关中的腹地。他们首先进攻的目标是汧县,汧县守将是曹操麾下的偏将杨秋。杨秋得知公孙绣的大军来袭,惊慌失措。他急忙向夏侯渊求援,但此时夏侯渊被黄忠牵制在陈仓,无法分身。

公孙绣指挥大军迅速将汧县包围,赵云、魏延等人率领士兵们奋勇攻城。杨秋虽然奋力抵抗,但无奈兵力悬殊,汧县最终被公孙绣的军队攻破。杨秋在城破之时,被赵云生擒。

占领汧县后,公孙绣并没有停留,而是继续挥师东进,直逼长安。夏侯渊得知汧县失守,长安危急,急忙率领大军回援。公孙绣得知夏侯渊回援的消息后,与庞统商议对策。庞统建议道:“主公,夏侯渊回援,必定心急如焚。我们可在其必经之路设下埋伏,打他个措手不及。”

公孙绣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命赵云率领一支骑兵,在夏侯渊回援的必经之路——渭水河畔设下埋伏。当夏侯渊的大军行至渭水河畔时,赵云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夏侯渊的军队顿时陷入混乱,被赵云的骑兵杀得大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