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九章,公孙绣集团的战略推进与天下局势博弈 (1/3)

在那风云变幻、战火纷飞的乱世,公孙绣集团于河北大地崛起,以雷霆之势在中原逐鹿的棋盘上落子布局。当消灭袁谭残余势力的计划敲定,出兵的事宜便被提上了紧迫日程。

彼时,曹操势力盘踞之地形势分明:洛阳拥兵四五万,许昌同样屯驻着四五万精锐,而袁谭军困守的小沛,兵力仅一万余人。公孙绣再度点齐那支屡立战功的精锐队伍:颜良、文丑、赵云、公孙熙,还有她自己,带着攻城利器木兽,一路浩浩荡荡,目标直指小沛。众人满怀壮志,期望速战速决,一举拿下小沛,为统一大业再添辉煌战绩。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堵坚硬的壁垒横亘眼前。就在他们向着小沛全力进发之时,曹操与孙策竟达成联盟,共同出兵攻击陈留。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局势陡然紧张起来。但公孙绣集团并未慌乱,迅速做出决策:集中力量各个击破。他们选择暂时放下后方的威胁,不顾一切地直奔小沛而去,只在陈留留下三四个武力值在90左右的大将,凭借他们的勇猛与智谋,与曹军和孙策军反复周旋,以迟滞敌人的攻势。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公孙绣的军队终于攻克小沛。但此时,兵力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为了稳固新占领的城池,增强防御力量,濮阳的六万人马迅速运往小沛,平原的大军紧接着调往濮阳,南皮的兵马也朝着平原进发。同时,北平和蓟城的兵马钱粮也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在小沛,士兵们一边与不时来袭骚扰的孙策军战斗,一边拼命完善各项建设,力求在战火中站稳脚跟。

小沛局势稍稳,下一个目标便是下邳。起初,公孙绣集团计划从平原和小沛两路进发,对下邳形成夹击之势。但仔细权衡后发现,精锐力量有限,分散兵力恐难以发挥最大战斗力。况且,从小沛直接打下邳和北海,一路上皆是陆地,行军和物资运输极为方便;而从平原出发,不仅要跨过黄河,还要攻打关口,路途险阻重重。袁谭在下邳虽坐拥三四万人马,却没有一员能征善战的猛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似乎早已注定。

原本公孙绣想等下邳建设完善后再做下一步打算,可人才匮乏的现状,让他们急于吞并袁谭,扩充势力。再加上曹操和孙策一刻不停地骚扰进攻,公孙绣集团腹背受敌,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解决掉一个敌人。于是,下邳只留下六七万人防守,建设问题暂且搁置,大军不顾一切地直杀往北海而去。

困兽犹斗的袁谭,在北海南面修建了不少箭楼和投石机等防御建筑,给公孙绣的军队推进造成了极大阻碍。每前进一步,都需小心翼翼,生怕被敌人利用防御工事大量杀伤。士兵们只能缓慢地、一点一点地消磨袁谭的防线。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战斗,北海终于被攻克。这一战,公孙绣集团不仅扩大了地盘,还收获了十五六个投降的人才,为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连战连捷,公孙绣凭借卓越的战功,官位也迅速上了一个台阶。而且,相较于战场上临时俘虏的人才,整个势力被灭掉之后归降的人才,似乎更容易招纳和融入。北海被攻克后,迅速被建设成了美丽而稳固的大后方。

当公孙绣集团重新回到下邳时,又一个问题摆在眼前:附属兵团数量太少,跟不上占领地盘的扩张速度。于是,公孙绣当机立断,调整军事部署。将北平和襄平合为一个军团,充分整合两地的兵力和资源;平原、北海和濮阳合为一个军团,强化在中原地区的军事力量;晋阳和邺城合为一个军团,巩固北方防线;蓟城和南皮合为一个军团,保障侧翼安全;陈留独立成团,作为进攻曹操的前沿据点;下邳和小沛暂时由君主直属,加强对这两个关键城池的掌控。

然而,局势并未就此平静。孙策再度调来好几支大军攻击小沛,彼时小沛仅有三四万人防守,形势岌岌可危。公孙绣立即将攻城略地的几位大将全调往下邳,并率领骑兵西进增援小沛。经过一番激烈厮杀,终于击退了孙策的进攻,保住了小沛。

解决了小沛之危,公孙绣集团又陷入了新的难题:下一阶段的攻击目标究竟该指向何方?经过一番深入讨论和分析,众人一致认为攻击孙策并非明智之举。孙策军地盘广袤,整个扬州和荆州都在其掌控之下,且地域辽阔,易守难攻,同时人才储备也相对匮乏,即便攻下部分城池,也难以迅速消化和整合。相比之下,曹操的势力虽然地盘较小,但人才众多。若能吞并曹操的势力,公孙绣集团将马上拥有全天下最多的人才储备,届时凭借强大的人才优势,即使与敌人慢慢消耗,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要消灭曹操,必须讲究战略顺序。众人商议后认为,不能先攻打洛阳。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据虎牢关天险,若先攻洛阳,最后吞并曹操的过程将会异常艰难。最佳策略是先南下攻占寿春,将其作为阻挡孙策军的前沿阵地与抓捕人才的基地。寿春地理位置重要,一旦占领,既能遏制孙策向北扩张的势头,又能以此为据点,进一步削弱曹操在南方的势力。接着挥师西进,攻占汝南和新野,切断曹操势力的南北联系,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随后反转方向攻克许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