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十二章:两线攻坚,霸业宏图的关键推进 (2/3)

下,益州经济迅速恢复,社会秩序逐渐稳定。

马超占领汝南后,公孙绣派田丰前往汝南,协助马超治理。田丰在汝南推行新政,安抚百姓,加强城防。他重新组织了地方武装,训练士兵,使得汝南成为公孙绣在中原地区的坚固据点。

曹操得知汝南失守后,大为震惊。他深知公孙绣的势力已对自己构成巨大威胁,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夺回汝南。曹操决定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汝南。孙权在江东得知公孙绣同时拿下成都和汝南,心中十分忌惮。他一方面加强江东的防御,另一方面也在积极联络各方,试图寻找盟友,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公孙绣面对曹操的威胁和孙权的观望,毫不畏惧。她深知,这只是统一天下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她。她将继续率领着她的军队和谋士们,在这片乱世中砥砺前行,向着统一天下的目标奋勇迈进。

公孙绣在成都和汝南的胜利,如两颗重磅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让整个天下格局为之震荡。她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迅速投入到巩固新占领地区的工作中,同时密切关注曹操与孙权的动向,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在成都,庞统忙于推行一系列新政,他深入各郡县,巡查民生,选拔当地贤才,充实各级官府,确保政令畅通。他还大力整治水利,组织百姓疏通河道、修缮堤坝,使得益州的农田灌溉得到极大改善,百姓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公孙绣也时常微服出巡,倾听百姓心声,她亲民的举动让益州百姓更加拥戴这位新主。

而在汝南,田丰协助马超加固城防,深挖护城河,增高城墙,在城墙上增设瞭望塔与强弩阵地。同时,他积极安抚当地百姓,减免赋税,鼓励商业发展。田丰还将当地的青壮编入军队,在马超的训练下,逐渐形成一支战力不弱的地方武装,既能协助防守汝南,也为公孙绣日后的军事行动储备力量。

曹操在许昌得知汝南失守,雷霆震怒,即刻点齐十万大军,以夏侯惇为先锋,曹仁为副将,浩浩荡荡向汝南进发。他发誓要夺回汝南,给公孙绣一个下马威。消息传到公孙绣耳中,她与庞统等人紧急商议对策。庞统建议道:“曹操此次亲征,来势汹汹,我们不可硬拼。汝南虽已加固城防,但曹操兵力占优。我们可在汝南周边设下伏兵,待曹操攻城疲惫之时,前后夹击。”

公孙绣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命马超坚守汝南,同时派赵云率领两万精锐部队,埋伏在汝南城外的山林之中。赵云领命后,挑选了军中最为精锐的将士,携带强弓劲弩与充足的粮草,悄悄潜入预定地点。他们在山林中搭建简易营地,隐藏好身形,只等曹操大军到来。

曹操的大军很快抵达汝南城下,夏侯惇一马当先,指挥士兵攻城。城墙上,马超亲自督战,他手持长枪,来回巡视,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曹军推着攻城车,架起云梯,向城墙上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城上的守军则用石块、箭矢还击,一时间,汝南城下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

连续攻城数日,曹军虽勇猛,但在马超的坚守下,进展缓慢,士兵们疲惫不堪。曹操心中焦急,却又无计可施。就在此时,赵云率领伏兵从山林中杀出。他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曹军后方。曹军顿时大乱,夏侯惇急忙回师抵挡赵云。

马超见时机已到,打开城门,率领城中守军杀出。曹军腹背受敌,陷入绝境。曹操见状,知道此次难以取胜,只好下令撤军。赵云和马超乘胜追击,曹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此役过后,曹操元气大伤,短期内无力再次进犯汝南。公孙绣则凭借此战,在中原地区的威望大增,许多周边郡县的豪强纷纷前来归附。公孙绣对这些来投者表示欢迎,妥善安置他们,将他们的力量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江东的孙权密切关注着局势发展,他深知公孙绣的崛起对江东构成了潜在威胁,但曹操的强大同样不容忽视。孙权召集周瑜、鲁肃等谋士商议对策,周瑜主张联合公孙绣对抗曹操,他认为:“曹操势力最强,若任由其发展,我们江东迟早会被吞并。公孙绣虽崛起迅速,但目前与曹操矛盾尖锐,我们可与她联盟,共同抗曹,待曹操势力削弱后,再做打算。”鲁肃也表示赞同:“公瑾所言极是,联盟既能抵御曹操,也可借机观察公孙绣的为人与实力,为日后江东的发展争取空间。”

孙权最终决定派鲁肃为使者,前往成都与公孙绣商议联盟之事。鲁肃带着孙权的亲笔书信,日夜兼程抵达成都。公孙绣得知孙权派使者前来,心中明白孙权的意图,她与庞统商议后,决定热情接待鲁肃。

在成都的宫殿中,公孙绣接见了鲁肃。鲁肃献上孙权的书信,表达了孙权联合抗曹的意愿。公孙绣微笑着说道:“孙将军的提议,正合我意。曹操乃天下公敌,我们若能携手,必能挫败其野心。只是联盟之事,还需仔细商议具体条款。”

鲁肃见公孙绣态度诚恳,心中稍安。双方开始就联盟的军事协作、利益分配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虽然在一些细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