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十二章:两线攻坚,霸业宏图的关键推进 (1/3)

公孙绣在巩固了益州东部的统治后,兵锋直指成都。成都作为益州的核心,城墙高筑,粮草充足,刘璋在此经营多年,防御体系完备。而在中原方向,公孙绣也敏锐捕捉到了战机,准备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发起强有力的攻势,进一步改写天下格局。

在江州的将军府内,一场至关重要的军事会议正在进行。巨大的沙盘上,详细标注着益州与中原地区的山川、城池与交通要道。公孙绣端坐在主位,目光扫过麾下的谋士与将领,沉稳开口:“如今我军在益州进展顺利,成都虽近在咫尺,但刘璋必然负隅顽抗。同时,中原曹操势力虽强,可其内部也有破绽。我们必须抓住时机,两路并进。诸位有何良策?”

庞统轻摇羽扇,率先起身说道:“主公,成都城防坚固,强攻损耗巨大。刘璋麾下尚有诸多兵马,且城中粮草足以支撑长时间坚守。但如今其内部人心惶惶,我们可利用这一点,分化瓦解其阵营。一方面,持续对成都进行围困,切断其粮草补给;另一方面,加大对刘璋内部官员的策反力度,从内部打开缺口。至于中原战场,许昌周边的汝南是个绝佳目标。汝南地处中原腹地,拿下它既能威胁许昌,又能打乱曹操的军事部署,还可作为我们进一步向北推进的前沿阵地。”

田丰接着分析道:“庞军师所言极是。成都方面,我们可将军队分为多个部分,一部分负责围困,一部分负责阻击可能的援军。同时,散布消息,宣扬主公的仁德与未来的治理蓝图,让城中军民知晓归顺后的益处。在中原战场,马超将军的骑兵机动性强,可担任突袭主力。但曹操必定在汝南设有重兵,我们还需精心谋划,出其不意。”

公孙绣微微点头,心中已有定计:“就按两位先生所说。攻打成都,我亲自率领赵云、黄忠、严颜等将领,全力围困并伺机攻城;中原战场,派马超率领一万精锐骑兵,配合陈到的五千步兵,突袭汝南。务必做到行动隐秘,一击即中。”

于是,公孙绣率领大军向成都进发。一路上,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纷纷献上粮草物资,这使得军队士气愈发高涨。抵达成都后,公孙绣将成都城团团围住,派遣小股部队不断骚扰,阻止城中粮草运入。同时,她再次派法正潜入成都,与之前联络的官员进一步接触,加大策反力度。

刘璋在成都城内,望着城外层层围困的敌军,心急如焚。他紧急召集众将商议对策,然而,朝堂之上一片混乱。有的将领主张出城决战,以解围困;有的则建议坚守城池,等待救援;还有的已暗中与法正取得联系,意图投降。刘璋心烦意乱,难以抉择,只能强令士兵加强城防,死守成都。

随着围困时间的推移,成都城内粮草逐渐短缺,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士兵们也开始人心惶惶。法正抓住时机,在城中四处散布公孙绣的仁政理念和优待投降者的承诺,使得刘璋的阵营愈发动摇。

公孙绣见时机成熟,下令发起总攻。赵云一马当先,率领精锐骑兵冲向城门,试图强行突破。城墙上,刘璋的士兵拼命抵抗,箭矢、石块如雨点般落下。黄忠则率领步兵,架起云梯,向城墙上攀爬。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双方陷入了激烈的交锋。

严颜凭借对成都地形的熟悉,率领一支敢死队,绕到成都城的南门后方,突袭防守薄弱处。他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砍倒敌军,迅速突破了城门的防御。公孙绣见状,立刻率领大军冲入城中,与刘璋的军队展开激烈巷战。

刘璋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好率领文武百官出城投降。公孙绣进城后,亲自安抚刘璋,承诺保障其安全与体面的生活。随后,她立刻张贴安民告示,减免百姓赋税,开仓放粮,赢得了成都百姓的衷心拥护。

与此同时,马超率领骑兵与陈到的步兵日夜兼程,向中原的汝南进发。马超深知此次任务艰巨,曹操在汝南必然设有重兵。他与陈到商议后,决定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派小股部队在汝南以西的上蔡附近制造声势,佯装进攻。曹操的守将曹洪果然中计,将大部分兵力调往上蔡防守。

马超见曹洪中计,立刻率领主力部队,绕道向东,直扑汝南。到达汝南城下后,他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迅速对城池形成包围。陈到则率领步兵,迅速搭建攻城器械,准备攻城。

曹洪得知中计后,急忙率领部队回援汝南。但此时马超已做好准备,他派陈到率领部分步兵阻击曹洪,自己则亲自率领骑兵攻城。城墙上,曹军拼死抵抗,但马超的骑兵攻势猛烈,不断冲击着城门。

在激烈的战斗中,马超身先士卒,冲入城中。他挥舞着长枪,所到之处曹军纷纷倒地。陈到也成功击退曹洪,率领步兵加入战斗。经过一番苦战,马超终于占领了汝南。

公孙绣占领成都后,迅速对益州进行全面治理。她任命庞统为益州牧,全面负责益州的政务和军事。庞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选拔益州当地的人才,充实各级官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促进农业发展;整顿商业秩序,促进贸易繁荣。在庞统的治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