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十一章:淮南烽火起,公孙绣再展宏图 (2/3)

此役,公孙绣成功保住了庐江,也让孙权见识到了她的实力。公孙绣深知,孙权不会善罢甘休,未来与孙权的争斗还将持续。但她毫不畏惧,她决心以庐江为据点,继续向江东地区渗透,逐步削弱孙权的势力。

回到庐江后,公孙绣一面犒赏三军,安抚百姓;一面加强庐江的城防建设,囤积粮草,训练士兵。同时,她还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各城,加强与盟友的联系,孤立孙权。在公孙绣的努力下,庐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成为了公孙绣集团在江东地区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而此时的天下局势依旧错综复杂,曹操虽失汝南,但在许昌仍有一定实力;马腾在西北虎视眈眈;孙权虽在庐江受挫,但江东根基深厚。公孙绣明白,自己统一天下的道路还很漫长,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但她坚信,只要自己与麾下将士齐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终有一天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

在庐江之战后,公孙绣深知,要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江东的势力,就必须拿下柴桑。柴桑不仅是江东的军事要地,还是孙权连接荆州的重要枢纽,一旦攻克,便能切断孙权与荆州的联系,对其形成致命的战略打击。

公孙绣回到寿春后,即刻在议事厅召集众将,商议攻打柴桑的计划。厅内气氛热烈,将领们各抒己见。

“柴桑城高池深,孙权必定重兵把守,强攻恐怕伤亡惨重。”赵云眉头微皱,神情凝重地分析道。

颜良则猛拍桌子,大声说道:“怕什么!我颜良愿率先锋,杀他个片甲不留!”

公孙绣微微一笑,摆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转向公孙熙:“熙弟,你有何高见?”

公孙熙起身,缓缓说道:“依我之见,我们可先派小股部队在柴桑周边骚扰,制造佯攻假象,分散敌军注意力。同时,暗中派遣精锐水军,从水路奇袭柴桑。”

公孙绣点头赞许,采纳了公孙熙的建议。随后,她开始调兵遣将,命颜良、文丑各率三千骑兵,在柴桑北面和东面制造声势;赵云率领五千步兵,在西面牵制敌军;公孙瓒则率领一万水军,从寿春港出发,沿长江而下,直逼柴桑。公孙绣自己则坐镇中军,指挥全局。

一切准备就绪,各路人马依计行事。颜良和文丑的骑兵在柴桑周边四处劫掠,点燃烽火,一时间,浓烟滚滚,喊杀声震天。柴桑守将周泰以为公孙绣的主力来袭,急忙调兵遣将,加强城防。

与此同时,赵云在西面与敌军展开激烈交锋,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成功吸引了敌军的大部分兵力。而公孙瓒的水军则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靠近柴桑港。港内守军毫无防备,被公孙瓒的水军杀了个措手不及。公孙瓒一马当先,带领士兵迅速占领了柴桑港,为后续的攻城战打开了突破口。

得知柴桑港被占,周泰大惊失色,急忙抽调兵力回援。此时,公孙绣见时机已到,下令全军出击。颜良、文丑、赵云等人率领各自部队,向柴桑城发起猛攻。城墙上,周泰亲自督战,指挥士兵奋力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公孙绣的军队攻势猛烈,但柴桑城的防御也十分坚固,一时之间,双方陷入僵持。公孙绣见状,决定亲自登上攻城塔,鼓舞士兵士气。她手持长剑,高声喊道:“将士们,为了我们的荣耀,为了天下的太平,冲啊!”士兵们听到公孙绣的呼喊,士气大振,纷纷奋勇向前。

就在这时,公孙熙发现敌军的士气出现了一丝动摇,他立刻向公孙绣建议:“主公,敌军士气已乱,我们可趁机发动总攻!”公孙绣点头同意,下令全军全力进攻。

在公孙绣的指挥下,公孙绣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向柴桑城。赵云率领步兵,架起云梯,强行攻城;颜良和文丑则率领骑兵,从城门两侧冲击敌军;公孙瓒的水军也从港口登陆,加入战斗。周泰虽奋力抵抗,但终究抵挡不住公孙绣军队的猛烈进攻。

经过一番激战,柴桑城终于被攻破。周泰在亲信的保护下,杀出重围,逃往建业。公孙绣顺利占领柴桑,入城后,她立即下令安抚百姓,恢复城中秩序。

柴桑之战的胜利,让公孙绣在江东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她知道,孙权在江东根基深厚,绝不会轻易放弃。为了应对孙权可能的反击,公孙绣开始加强柴桑的城防建设,囤积粮草,训练士兵。

同时,公孙绣还积极招揽人才,她在柴桑张贴告示,广纳天下贤才。许多有志之士听闻公孙绣的威名,纷纷前来投奔。其中,有一位名叫鲁肃的谋士,引起了公孙绣的注意。鲁肃智谋过人,见识不凡,他向公孙绣提出了“榻上策”,建议公孙绣先巩固江东,再图天下。公孙绣对鲁肃的建议十分赞赏,将他收为己用。

在公孙绣的努力下,柴桑逐渐成为了公孙绣集团在江东的重要据点。而此时的孙权,在得知柴桑失陷后,大发雷霆,他发誓要夺回柴桑,与公孙绣决一死战。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江东的上空悄然酝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