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激昂道,“我等十年寒窗,习圣贤之道,修君子之德,方有资格辅佐君王,教化万民。若与那些市井小吏、乡野村夫同卷而试,岂非是对圣人之道的亵渎?”
“陛下定是被奸佞蒙蔽!或是受了那……那十九公子赢玄的蛊惑!”另一个声音尖锐地响起,矛头直指赢玄。
自打赢玄“祥瑞”现世,又莫名其妙地“运筹帷幄”助蒙恬剿匪,如今“科举”这等惊世骇俗之策又出,许多人都将矛头指向了这个看似人畜无害、实则“妖异”无比的十九公子。
“我等当联名上书!死谏陛下!拨乱反正!”淳于越一拍桌案,下定了决心。
一时间,儒家各派纷纷响应,弹劾奏章如雪片般飞向咸阳宫,各种痛陈“科举”之弊、暗指赢玄“妖言惑众”的言论甚嚣尘上。甚至有人开始组织学子静坐、请愿,试图阻止这项改革。
与此同时,在咸阳城的闾里巷陌,在帝国的各个郡县乡野,无数出身寒微的读书人,却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得热泪盈眶。
“科举……不问出身……”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年轻书生,颤抖着双手捧着一份抄录的告示,反复诵读着,“天……天可见怜!我等寒门,终于……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苍天有眼!陛下圣明啊!”旁边的几个同伴也激动地附和,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希望之光。
多少年来,他们苦读经书,胸怀抱负,却因家世寒微,报国无门。如今,一道曙光终于照进了他们困顿的人生!只要有真才实学,他们就能通过考试,堂堂正正地走上仕途,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时间,无数寒门学子奔走相告,整个帝国的读书风气为之一振。他们开始废寝忘食地研读典籍,揣摩策论,准备迎接这改变命运的机会。
咸阳城内的书肆,竹简和纸张的价格都悄然上涨。
赢玄对此却毫不知情。他依旧窝在府里,研究着系统商城新上架的“躺平专用摇摇椅”,顺便思考着中午是吃烤羊排还是涮火锅。
【外面吵吵嚷嚷的干嘛呢?难道是粉丝来堵门了?不应该啊,我这安乐侯当得这么低调……】他侧耳听着府外隐约传来的喧嚣声,有些纳闷。
【系统,给我屏蔽外界噪音,影响我躺平质量了。】
【滴!噪音屏蔽功能启动。友情提示:外界正在发生大规模‘儒生请愿’及‘寒门庆祝’混合活动,目标直指宿主您‘无意中’推动的科举改革。宿主魅力值 50(寒门限定),仇恨值 100(儒家限定)。】
赢玄:“……”
【我特么就吐了个槽而已啊!怎么又成我推动的了?!这锅我不背!还有,我啥时候泄题给穷人了?我根本就不知道要考啥啊喂!】赢玄抓狂地挠着头,感觉自己跳进渭河也洗不清了。
儒家的反对声浪越来越大,终于演变成了御前廷议上的激烈交锋。
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大V,慷慨陈词,引经据典,痛斥科举是“唯才取士,不重德行”,是“奇技淫巧,乱我纲常”,甚至声泪俱下,恳求陛下收回成命。
李斯则据理力争,强调法家“以法治国,尚贤使能”的理念,指出科逼是打破门阀垄断、选拔真正治国之才的有效途径。
双方你来我往,唾沫横飞,朝堂之上吵得如同菜市场。
赢玄也被迫列席旁听。他坐在角落里,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一边偷偷打哈欠,一边在心里给双方的表现打分。
【淳于老头这口才……放现代去搞传销,绝对是钻石级别。不过论点太虚了,翻来覆去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变,德行比才干重要……德行这玩意儿咋量化?难道考前先测个‘良心指数’?】
【李斯这边逻辑在线,但太硬了,全是法理条文,听得人想睡觉。应该举点例子嘛,比如隔壁老王家的儿子聪明伶俐,就因为是铁匠出身当不了官,多可惜……】
嬴政端坐龙椅,面沉似水,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扶手,似乎在耐心听取双方意见,实则……一直在偷听自家儿子的现场解说和吐槽。
听到赢玄吐槽考题范围时,嬴政心中一动。
【……考试范围?】帝王的目光锐利起来。
赢玄此刻正神游天外,回想着自己当年高考的经历:【……要我说,考什么不是重点,重点是怎么考,谁来考,标准是什么。秦朝这会儿,翻来覆去不就那几本破书吗?《诗》《书》《礼》《易》《春秋》,再加点李斯的《法经》,搞点策论,问问怎么种地、怎么打仗、怎么收税……还能考出花来?前两天隔壁府那个穷秀才来借书,我还跟他聊过几句,说让他多看看农桑和律法相关的……难道这也算泄题?】
嬴政眼神瞬间变得深邃。
好小子!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他不动声色地听着朝堂上的争吵,直到双方都有些筋疲力尽。
“够了。”嬴政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