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看去,只见老管家赶到岸边,任逍遥刚要招呼船家靠岸,却见老管家来到岸边,脚尖一点,在江面上如履平地,不多时便已上船来。
老管家解开背后的包袱,微笑道:“逍遥,你走的这般急,这东西落在府内,要是金贼来犯怎杀的他闻风丧胆”。任逍遥接过一看,包袱内除了游龙枪还有一件玄色披风。老管家说道:“老爷说江上这时辰风大,莫着凉了。老朽该回去准备晚膳了,逍遥,保重”。说罢飞身下船,几个回落就回到岸上,朝任逍遥拱了拱手,翻身上马,消失在码头。
赵信感叹道:“这老家伙一把年纪,水上飘功夫倒是越来越精湛了”。任逍遥展开披风,披风上刺有鲲鹏展翅图,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正是苏绣。任逍遥笑道:“洛老爷子真看得起我,我不过一浮萍飞絮,怎比那鲲鹏扶摇直上九千里”。赵信说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千百万年,沧海桑田,你我又怎知日后之事”。任逍遥摇摇头,不再言语。
二人来到赵王府时,只见赵王正在厅中看着一幅字发呆。任逍遥随他目光看去,却是一首诗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任逍遥加冠之时曾在旧都第一学堂—汇文学堂读书,虽顽劣,却也聪慧,各兵法韬略,诗词歌赋也是烂熟于心。此时一眼便认出这是三国魏晋之时陈王曹植所写《白马赋》。这诗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诗中的英雄写照。
赵王沉思良久,叹息一声,回过身来。看向任逍遥,说道:“逍遥,你可知曹子建七步而成的诗吗?”。任逍遥心头一颤,不知赵王此言为何,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却也抓不着头绪。
赵王笑道:“年纪大了,难免说些胡话”。转而对赵信说道:“去让下人为逍遥备些饭菜,再烧些热汤给他沐浴”。赵信应声告退。
赵王坐在椅上,拿起案上一盏茶,又敲了敲一旁的椅子,任逍遥坐下,二人一阵沉默。
良久赵王云淡风轻般开口道:“圣上要选皇子了”。任逍遥哦了一声,旋即反应过来,噌一声站起,颤声:“伯琮呢?”。赵王呵呵一笑:“早就睡下了,明日一早进宫去”。说着看向任逍遥:“你觉得伯琮如何?”。任逍遥想了想,说道:“伯琮聪慧勤奋,忠厚仁恕,是个好孩子”。赵王笑道:“你看他可否做个明君?”。任逍遥大惊道:“王爷,还请慎言”。赵王指了指他又指了指自己,说道:“此间言语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任逍遥叹道:“若伯琮当了皇帝,虽不及秦皇汉武,也成一个好皇帝”。赵王忽然跪下,任逍遥赶忙去扶,却如千斤之般不动,任逍遥不敢运内力,口中急道:“王爷,你这又是为何?”。赵王说道:“逍遥,我求你两件事,请你一定要应允”。任逍遥说道:“王爷,你先起来”。
赵王说道:“第一,我为天下百姓求你一定要设法让伯琮当上皇子储君。知子莫若父,伯琮这孩子像你说的,更难得他有一颗仁心,渡江之时我偶感风寒,伯琮日日跪在我榻前服伺,每次去街上见到乞丐穷人一定要接济一二,若他当了皇帝,定是位励精图治,关爱百姓的好皇帝,那时百姓再不必流离失所受战乱之苦,逍遥,你可愿答应我”。任逍遥心中想起仁王叮嘱他的言语,本想拒绝,转念一想:“赵王爷让伯琮当皇帝并非为了一己私信,而是为了天下百姓,若是伯琮真的天命所归,又何须我做甚么”。口中说道:“王爷,我答应你就是了”。
赵王笑道:“第二件事,我要你答应我无论如何要护得歆瑶周全,要好好待她,不得让她受半点委屈,”。任逍遥说道:“这是自然,歆瑶是我此生最爱的人,我断不会让她受一点伤害”。赵王笑道:“若我赶不上你二人成婚,九泉之下也会祝福你们”。任逍遥一头雾水,赵王摆手道:“歆瑶等的你望眼欲穿,快去用些饭找她吧,我累了,要歇息了”。任逍遥答应一声就要出去。
还未踏出房门,却听身后赵王说道:“逍遥,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个人荣辱得失比起天下兴亡来显得微不足道,凡事多从大局着眼,切不可意气用事”。任逍遥回头看去,只见赵王正笑着,说道:“去吧,你和歆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多年后,任逍遥想起这一幕,不免心中怅然。
且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