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不知怎么回事,读王立纯写的《白云苍狗》总有抵触情绪,特别是今天看的《小菜一碟》,写的是一个教授父亲给儿子找工作的故事,这篇小说感觉平叙太过普通和枯燥,写的故事构架也索然无味,总感觉作者灵感枯竭,随便写点东东凑数交给编辑,还有《壮娃》,更不像故事,只是一个人物简单的刻画,就草草结束,还不如昨天看的《夏天的八音盒》好看。当然,第一遍浏览我也是抵触的美看进去,以为那个男的和渔女是夫妻,那个男孩儿是他们的孩子。但事实是他们在接触之前,八竿子打不着,彼此并不认识。这是读第二遍时才发现的…男人是个抢劫犯,渔女是男主雇来划桨的船夫,男孩儿就是他绑票的票子,只是渔女和孩子不知道而已,孩子以为男人是父母的朋友,渔女则把匪徒当做一个关心爱护孩子的好人。
男人是劫匪,我还是从那个穿裤衩的警察和瘸子之间的对话臆测出来的。读第一遍大致浏览就没看懂…第二遍确实看懂了,但啥意义也没看不出来。只是意想不到的是男孩儿玩儿时落水,只有男人奋不顾身的去救他…而且这个人不会水,最后关键的一刻,他托举孩子迈过水面…自己却沉了底。你说,他是劫匪还是救人的英雄,看着确实挺纠结的…这考验的应该还是人性。当警察发现的死去的人是劫匪的时候,也让他们意想不到,他会舍生忘死的去救人,你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说不清楚…
难读,硬着头皮读,是真要老命,那股感觉就像吃糠咽菜一样难受。可只有读进去才能真正的了解作者,从中了解作者的性格和常用的写作手法,还有他这个人。
从目前可以规整为几点,作者最常用的场景是林场,小说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带红袖章的居委会大妈,还有,作者最喜欢刻画人物,故事情节都是其次…还有作者喜欢代入感,喜欢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或者说以“我”一条明线发展。
今天,这深夜听不到那外面的犬哮,也听不到鸟叫…好静,这么配合…昨天好多人,过520节日,是不是这521有人也接着庆祝节日…昨天大半夜还能听到外面小街男男女女的嬉笑声…今天没了…
忽然想到作者写的《山顶的日子》,一个铁路局摇旗的老头,还有那个副女局长…两个人的相遇…相爱…正常情况下,这两个人物是发展不到一起的,但作者偏偏让他们产生冲突,老头儿快被遗忘的时候,女局长退休被放二线后找来了…为什么这么写,本来是一个女局长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却来设计寻老头儿,现实生活中,老头儿应该孤苦无依的死在山顶上…不应该是世外桃源,而是一个无形的监狱…永远挣脱不开的地方…
2025/05/21深夜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