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一百十八章袁绍出兵公孙瓒 (1/2)

且说在徐州刘备阵营人才汇聚、积极谋划发展之时,寿春城中的袁术却在大宴将士。

一时间,寿春城内热闹非凡,酒肉飘香,将士们推杯换盏,好不快活。

就在众人沉醉于这宴饮之欢时,有人匆匆来报,说孙策征讨庐江太守陆康得胜归来。

袁术听闻,当即传令唤孙策前来。

孙策大步走进厅堂,在堂下恭敬地行了大礼。

袁术见他归来,脸上露出满意之色,一番慰问犒劳后,便让孙策坐在一旁一同饮宴。

当日筵席散去,孙策回到营寨。

回想起袁术在席间傲慢的态度,心中满是郁闷。

他独自一人在庭院中踱步,月色如水,洒在他的身上,更添几分落寞。

他不禁想起父亲孙坚当年的英雄气概,而自己如今却寄人篱下,壮志难酬,想着想着,忍不住放声大哭。

就在这时,一个人从外面走进来,看到孙策如此,不禁大笑道:“伯符为何如此悲伤?你父亲在世时,多有重用我。如今你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事,为何不来问我,却在此独自哭泣呢!”

孙策抬头一看,来人是丹阳故鄣人,姓朱,名治,字君理,曾是父亲孙坚的旧部。

孙策连忙收住眼泪,请朱治坐下,说道:“我所痛哭的,是恨自己不能继承父亲的志向。”

朱治听后,神色郑重地说道:“你为何不向袁公路借兵前往江东,名义上是去救吴景,实际上是图谋大业,难道要一直困在他人之下吗?”

两人正商议着,突然又有一人走进来,大声说道:“你们所谋划的事,我已经知道了。我手下有一百精壮之士,愿暂时助伯符一臂之力。”

孙策一看,此人是袁术的谋士,汝南细阳人,姓吕,名范,字子衡。孙策大喜,连忙请他坐下一同商议。

吕范皱着眉头说道:“只恐怕袁公路不肯借兵。”

孙策沉思片刻,坚定地说:“我有亡父留下的传国玉玺,可以作为抵押。”

吕范眼睛一亮,说道:“公路觊觎这玉玺已久!用它作为抵押,他必定肯发兵。”三人计议已定。

次日,孙策走进袁术营帐,痛哭着跪拜道:“父仇不能报,如今母舅吴景,又被扬州刺史刘繇所逼;我的老母家小,都在曲阿,必将被害。我恳请明公借我数千雄兵,渡江救难省亲。我怕明公不信,有亡父遗下的玉玺,暂且作为抵押。”

袁术听闻有玉玺,赶忙取来观看,一看之下,心中大喜,说道:“我并非贪图你的玉玺,今日暂且留在此处。我借你三千兵马、五百匹马。等你平定之后,可要速速回来。你职位卑微,难以掌管大权。我表奏你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你即刻领兵出发。”

孙策拜谢后,便带领军马,带着朱治、吕范以及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人,择日起兵。

行军至历阳时,遇到一支军队。

为首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到孙策,立刻下马跪拜。

孙策一看,此人是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原来孙坚讨伐董卓之时,曾将家迁至舒城,周瑜与孙策同年出生,两人交情深厚,结为兄弟。

孙策比周瑜大两个月,周瑜便以兄长之礼对待孙策。

周瑜的叔父周尚,是丹阳太守;周瑜此次前往省亲,在此与孙策相遇。

孙策见到周瑜,心中大喜,将自己的苦衷和谋划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周瑜听后,神情坚定地说:“我愿效犬马之劳,与兄长共图大事。”

孙策兴奋地说:“我得到公瑾相助,大事一定能成!”随后便让周瑜与朱治、吕范等人相见。

与此同时,在北方的冀州,袁绍与刚统一幽州的公孙瓒之间也爆发了激烈冲突。

袁绍占据冀州,兵多将广,粮草充足,一直野心勃勃,妄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公孙瓒历经数年征战,终于统一了幽州,麾下骑兵精锐,士气正盛,也不甘偏居一隅。

双方为了争夺北方的地盘,矛盾日益尖锐。

先是在边境地区,双方的小股部队频繁发生摩擦,冲突不断升级。

公孙瓒自恃骑兵勇猛,率先发难,派出精锐骑兵,突袭袁绍的边境城池,烧杀抢掠,一时间,百姓苦不堪言,袁绍边境的防线岌岌可危。

袁绍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即召集麾下谋士许攸、郭图、审配等人商议对策。

许攸神色飞扬,抢先说道:“我军实力远在公孙瓒之上,此时若不主动出击,更待何时?趁他立足未稳,我们直接以优势兵力压过去,定能一战而胜!”

郭图连忙附和:“许先生所言极是,我军兵强马壮,此时出击,定能大获全胜,让公孙瓒知道我们的厉害!”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