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方俊所在的采石区,一切井然有序。
宛如一幅井然有序的画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每当任务分配下来,方俊总能以雷厉风行的姿态,带领手下的刑徒按时按量完成。
不拖泥带水,不留半点瑕疵。
他的身影在采石场中往来穿梭,指挥若定,仿若一员久经沙场的小将。
任务结束后,他又迅速安排后续工作:
平整路面的专心平整,破碎石块的全力开凿,铺设道路的则埋头苦干。
汗水与尘土交织成一曲无声的劳动赞歌,响彻这片荒凉的山野。
连续五日,采石区的刑徒们干得热火朝天。
自从归于方俊的管理之下,他们没有一日挨过饿,也没有一日懈怠。
生活的希望仿佛在他们麻木的双眼中重新点燃。
这种付出与回报的直观联系,让这些刑徒对方俊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抗拒与怀疑,到如今的信服与依赖。
他们逐渐明白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跟着方俊,就有饱饭吃,就有活路可走。
这份信任,如同春风化雨,悄然渗透进他们疲惫不堪的心田。
这一日,章邯再次来到采石区。
他带来了方俊此前叮嘱需要锻造的工具,将它们郑重地交到方俊手中,沉声道:
“东西我给你带来了,接下来就看你的本事了。小子,想让狐狸走出深坑,就必须自身实力足够强劲,能抓住机会,一跃而上。”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期许,也有一丝隐隐的考验意味。
“哈哈,多谢少府提点。”方俊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而从容的笑意。
他向章邯郑重行了一礼,语气坚定如磐石,“他日若方俊能乘风而起,绝不敢忘今日之恩。”
他的眼神明亮而炽热,仿佛已看到了未来的模样。
“去吧!”章邯挥了挥手,眼中满是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让我们开开眼,见识一下你的工具。可别让人说我浪费了珍贵的铁块,只锻造出一些无用的玩意儿。”
他的声音虽带几分戏谑,却难掩内心的好奇与希冀。
不远处,一个身着粗布衣的中年人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
他的眸子如灯火般明亮,深邃的目光仿佛能将人的灵魂一眼看穿,洞悉一切。
那是李斯,他并未声张,只是隐于暗处,默默观察着方俊的一举一动。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对方俊的表现早已有了几分期待,心中已然生出一丝认可。
升官发财,自古便是男儿毕生追求的终极梦想,根植于每个人的血脉之中。
在大秦,官吏若想升迁,除了秦王政的亲自征召,便只能仰仗每年十月岁末的考核。
而考核的关键,在于手中是否有拿得出手的政绩,能否让满朝文武为之哑口无言,无可辩驳。
章邯身为少府,李斯身为廷尉,二人都肩负骊山陵修建的重任。
深知每一分功绩都可能成为他们仕途上的垫脚石,改变他们的命运。
若方俊改良的工具真能派上用场,按照秦法,这份功绩也将记在他们二人名下,化为他们向上攀登的资本。
这正是章邯与李斯如此热心支持方俊的根本原因——既是为自己铺路,也是为大秦的基业添砖加瓦,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方俊没有多言,他走到一块裸露在外的巨石旁,将一枚大钉子插入石缝。
随后稳稳站定,双手紧握大锤,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
他抡起大锤,狠狠砸下,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当!当!当!
清脆的撞击声接连响起,宛如战鼓擂动,震彻山谷,回荡在每个人的耳畔。
仅仅五锤,那块巨大的石块便轰然裂开,从半山腰滚落而下,在地面砸出一个深坑,激起漫天尘土,遮天蔽日。
一时间,采石区内隆隆作响,尘土飞扬,周围的刑徒咳嗽声此起彼伏,却掩不住他们眼中的震惊与敬畏,那是一种对力量与智慧的由衷叹服。
章邯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嘴唇微微颤抖,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仿佛要抓住这突如其来的惊喜。
而暗中观察的李斯,同样掩饰不住内心的震撼。
他微微眯起眼睛,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衣袖,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如此简便快捷的效果,实在是出乎他们的意料,甚至颠覆了他们对采石效率的固有认知,令人叹为观止。
方俊站在一旁,冷静地注视着这一切,脸上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