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被扯破了。“
“送去浆洗房。“温知虞声音不大,却让满室寂静,“跟秦管家说,今夜增派二十护院巡夜。“
老夫人娘家大嫂讪笑着打圆场:“年轻人吃酒没轻重。“
“既如此。“温知虞抚平袖口褶皱,“劳烦舅母们约束子侄,侯府的板子打人,可比乡下祠堂疼些。“
暮色漫进花厅时,最后一位表姑娘终于试完第六支簪子。温知虞扶着孙嬷嬷起身,听见身后三表嫂跟人嘀咕:“摆什么谱?不就是个商贾出身。“
廊下灯笼次第亮起,将攒动的人影投在粉墙上。某个醉醺醺的身影想往这边蹭,被秦钊带着护院堵在月亮门。温知虞抚过腰间玉佩,冰凉触感让她想起粮仓钥匙的形状——那里锁着的不仅是粮食,更是斩断前世枷锁的利刃。
回到阆华苑已是戌时,红缨捧着对牌欲言又止。温知虞卸下发簪:“想说便说。“
“今日这般得罪人。“
铜镜映出女子冷笑:“你当那些粮仓为何要屯在城西?“她指尖蘸着茶水在案上画线,“从长庆侯府到粮车必经之路,正好经过京兆府大牢。“
……
老夫人今日格外欢喜,荣禧苑里挤满了徐家血脉。因着都是娘家骨肉至亲,连男眷们也破例进了内院。
按着陆君衍的辈分算下来,统共有四位舅父、五位表兄、两位表弟、四位表侄。众人按着长幼次序行过礼,连廊下青砖都沾了三分热闹气。二房那位小公子徐百里给表嫂侄媳们问安时,端的是清风明月般的人物。要论相貌,竟与陆重锦有八分相似,若不是自家人晓得根底,乍一见还当是陆家那位嫡孙立在阶前。
这徐百里生得玉山倾颓之姿,举手投足却温润得如同浸在春水里。他走到温知虞跟前时,袍角都不曾带起半分尘土,低垂着眼帘唤了声“四表嫂“,那嗓音像是从青玉磬里敲出来的。温知虞略略颔首还了半礼,孙嬷嬷早端着茶盘横插进来,隔开了两人视线。
里屋的雕花屏风后,老夫人正倚着金丝软枕。温知虞静静立在老人家身后,红缨绿袖两个丫头眼观鼻鼻观心,孙嬷嬷更是像尊门神似的杵在帘子边上。外头徐百里倒是不慌不忙退到石榴树下,青竹纹的袍角掠过门槛,连片叶子都没惊动。
“咱们百里啊,打小就随他祖父的性子。“二舅母捏着帕子笑出满脸褶子,“三岁就捧着《千字文》不撒手,去年秋闱刚中了秀才呢。“老夫人听得眉开眼笑,忙让落英捧出套松烟墨的文房四宝。那墨锭上描着金线云纹,光是装墨的紫檀匣子就值十两雪花银。
前院忽传来些喧闹声,原是长庆侯陆瑾奚带着男客们往花厅去了。荣禧苑霎时清静下来,只余满屋子脂粉香。吴氏瞧着自家儿媳温知舒满头珠翠,孔雀蓝的织金褙子衬得人比牡丹还贵气,嘴角都要翘到天上去了。她夫君是袭爵的侯爷,儿子是板上钉钉的世子,儿媳又是温家嫡女,便是鼻孔朝天也无人敢说半个不字。
徐家几个媳妇都是人精,围着吴氏和温知舒说吉祥话,倒把老夫人哄得直拍罗汉床。温知虞缩在阴影里数着帷帐上的流苏穗子,偏生二舅母不肯放过她:“老四家的,你家那位入阁也有四年光景了吧?“
“回舅母的话,整四年了。“温知虞答得滴水不漏,连鬓边珍珠步摇都不曾晃动分毫。
“这官场上总得有几个自家人帮衬。“二舅母的银镯子磕在茶盏上叮当作响,“就说这些表兄弟侄子们,哪个不能往六部衙门塞一塞?便是给个抄写文书的差事,也好过在家吃闲饭不是?“
“舅母说得是。“
“要我说啊,便是做到宰相的位置,没有自家人帮衬也难长久。“
“舅母教训得是。“
二舅母被这软钉子碰得脸色发青,转头冲着温知舒堆起笑脸:“世子夫人瞧着就是个有福的,平日里没少帮着婆婆料理家事吧?“温知舒记着出门前婆母的嘱咐,只抿嘴笑道:“母亲持家最是辛劳,日日要对着账本子拨算盘。我年轻不懂事,且得跟着学几年呢。“
这话里话外都在哭穷,二舅母讪讪地转了话头。檐下铜铃被风吹得叮咚响,日头渐渐西斜,在青石板上拖出长长的影子。徐百里立在廊柱旁望着天边流云,腰间玉佩的穗子被风吹得缠缠绕绕,倒像是谁理不清的心事。
老夫人将娘家三个侄孙女领进正厅时,日头正爬上屋檐。三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挨挨挤挤站着,新裁的藕荷色襦裙还带着折痕。温知虞垂着眼帘拨弄茶盏,青瓷盖沿磕出细碎的响。
“这是徐家大姑娘梦琴,二姑娘梦熙,三姑娘梦美。“老夫人将人往罗汉床前推了半步,镶翡翠的护甲划过三张稚气未脱的脸,“快给四表婶见礼。你们四表婶可是御封的一品诰命,满京城再找不出第二个这般体面的。“
三个姑娘低眉顺眼地行了个万福礼,鬓间珠花颤巍巍晃着光。温知虞指尖在青金石桌面上叩了两下,绿袖立刻捧着红漆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