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三十二章 臣妾才疏学浅,难以判断其中的利弊得失 (1/2)

杨苏耸肩道:“镇守四方,派遣能臣武将即可,何必非用皇子?武将只需按时支取俸禄,皇子封王却需大兴土木营建王宫,食邑众多……”

“以权谋私便承认好了,历朝历代皆如此,百姓也非不明事理,自能理解。”

老朱问道:“依你之见,当如何是好?”

杨苏嗤笑道:“岳父,我不过是在向您阐释天下为私,您又非皇上,何必为此忧心?他人之事,莫要多管。”

老朱哼了一声:“老夫自有分寸。”

杨苏点头,又道:“再论这造反有理之事。历代君王皆难以接受,然多数王朝皆因造反而兴。刘邦斩白蛇起义成就大汉,李渊太原起兵创立大唐……”

“可这些君主皆是同一行径:自己造反起家,却严禁他人效仿。吾朝洪武皇帝亦是如此,格局着实偏小。”

老朱不屑冷哼。

杨苏笑道:“您不服气?难道仅凭朝廷禁令,百姓便会乖乖就范?”

老朱自信满满:“禁令高悬,谁敢触犯,国法难容!”

杨苏鼓掌赞道:“您所言极是。正因如此,百姓才不敢轻易造反。”

“先秦苏秦曾言:若我洛阳有两亩薄田,怎会身佩六国相印?”

“百姓冒险造反,皆是被朝廷与世道逼至绝境。既然反亦死,不反亦死,为何不反?”

“就如凤阳百姓,那禁令于他们何用?能束缚何人?”

“若禁令真能奏效,如今恐仍是大元天下。”

“如此鸡肋之禁令,不如废除,或能于青史留名。”

老朱闻言,一时愣住,细细思量,确是此理。

“这可不对,若朝廷认可造反之事有理,那心怀不轨之人定会借机生事,煽动百姓对抗朝廷。你这主意可不怎么样!”

杨苏放声大笑,说道:“我不过是在假设,要是洪武皇帝能开创先例,承认造反有理,那他必能超越历代君主,青史留名,‘千古一帝’的称号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功绩。当然,我也清楚他不会真这么做,依我看,他没这般宽广的胸怀。再者说,咱们翁婿间的私下闲聊,您总不会傻到跑去跟皇帝说吧?非议皇帝可是灭九族的大罪。”

呸!你这小子既然知道非议皇帝是死罪,还敢当着我的面说我心胸狭隘?等着瞧,迟早收拾你!

老朱离开时,心中满是疑惑。来的时候,他满心忧愁,走的时候,更是被诸多问题困扰。虽说从杨苏那里得到了应对凤阳府那些黑心勋贵的办法,可临走时杨苏提出的几个问题,却让他陷入了沉思。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野心勃勃之人?若百姓生活安稳富足,谁会愿意跟着别人起哄,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造反呢?当年您参与造反时,是更痛恨皇帝,还是更憎恶当地官员呢?凤阳府的难民若真的造反,他们反抗的是洪武皇帝,还是那些贪官污吏呢?

见皇帝神情凝重地归来,马皇后以为事情尚未解决,便安慰道:“重八,那孩子没有立刻告知你,想必是因为知晓这是个棘手的难题。你不愿大开杀戒,一半是顾及我的颜面。这两日我也想明白了,虽说那些淮西兵将是我的娘家人,但与大明江山相比,百姓更为重要。大明建国不久,切不可因一时纵容而失去民心。你若要惩处他们,我便关闭乾清宫,不见外人,避开便是。”

老朱心中感动,握住夫人的手,说道:“妹子,此事已有解决之法,你不必过于担忧。”

“哦?那为何你还是愁眉不展呢?”

“唉,那小子给我出了一道难题。我一路思索,仍未下定决心。妹子你学识渊博,帮我分析分析,他说的是否有理?若照他所言,朕真能在史书上超越其他开国皇帝吗?”

马皇后满脸疑惑,问道:“什么事能让你超越以往的开国皇帝?你不是已经做到了吗?恢复汉家正统、再造华夏的不就是你洪武皇帝吗?”

老朱摇了摇头,说道:“那小子说不算,说这是文武百官故意吹捧的,还提到隋文帝也曾有过再造华夏之举。”

马皇后微微一笑,说道:“看来这孩子对史书颇有研究。若论再造华夏,隋文帝确实有此功绩。”

老朱皱起眉头,问道:“为何我从未听闻此事?”

马皇后笑着解释:“你哪有时间研读史书?文武百官都忙着歌功颂德,称你是再造华夏第一人,谁又敢毫无顾忌地与你说实话呢?”

老朱点了点头,说道:“我就说呢,平日里上朝总感觉他们都在糊弄朕,哼!没一个好东西。与他们相比,杨苏那小子虽然言辞犀利,但人品着实不错。朕虽贵为皇帝,但也不是喜欢听奉承话的昏君,朕更想听真话。只要说的是实情,哪怕是当面指责朕,朕也不会动怒。”

……别瞎说了,你可是杀过御史的。

马皇后好奇地问:“那孩子到底跟你说了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