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十三章 此等人才实乃我大明求之不得的中流砥柱啊! (1/2)

而此时,徐妙云则带着半麻袋稻种,乘坐马车从后门离开了医馆。她并未回娘家,而是直奔皇宫而去。

马皇后听闻徐妙云回来了,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赶忙亲自从乾清宫出来迎接。

“孩子,你终于回来了,回来就好!不必担忧,太子前些日子来信都告知我了,放心吧,一切有我为你做主。当年是老四对不住你,等他回来,我定要狠狠教训他一顿。”马皇后慈爱地看着徐妙云,眼中满是心疼。

徐妙云满心感激,跪地磕头谢恩,被马皇后急忙搀扶起来,说道:“多谢皇后娘娘恩典。”

“傻孩子,几年不见,怎么如此生分了?以前你可是唤我伯母的。”马皇后拉着徐妙云的手,不舍得松开。

徐妙云眼中含泪,感动地点点头,看着马皇后略显憔悴的面容,心中一阵酸楚,说道:“伯母,几年不见,您的身体这是怎么了?”

马皇后微笑着摇摇头,说道:“人老了,哪有不老的道理。”似乎是不愿多谈自己的身体状况,马皇后话锋一转,说起了正事,“妙云,标儿在信中有件事要我与你商议。”

“请伯母明示。”徐妙云恭敬地说道。

“听标儿说,你寻得一位好夫婿?”马皇后问道。

徐妙云脸微微泛红,腼腆地点点头,随后将自己这三年多的经历一一道来。马皇后听得不禁潸然泪下,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在南洋漂泊三年,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孩子,你受苦了。哼,老四这个混小子,等他回来,看我不好好收拾他。”马皇后气愤地说道。

徐妙云拉着马皇后的胳膊劝慰道:“伯母,都过去了,不必再提。您还是说正事吧。”

“还是你这丫头贴心。”马皇后欣慰地说道,“标儿说他新认的妹婿才高八斗,却不愿受官场拘束。”其实这是太子朱标在信中较为含蓄的说法。

徐妙云有些尴尬地点点头,说道:“夫君确实多才多艺,只是性格有些古怪,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我也曾多次劝他出仕,为国家效力,但他都不肯。”

“高才之人大多清高,这也是常有的事。当年我们请刘夫子出山,也是费了不少周折。”马皇后说道。

徐妙云却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夫君他……他很特别,很难用言语形容。他心怀报国为民之志,却只愿用自己的方式去践行,不愿与官府有过多往来,可能这就是他的脾性吧。”

“对了,说起这个,我给您带来了一样极为重要的东西,这是夫君带我在南洋三年辛苦寻觅所得。”徐妙云说道。

马皇后满脸好奇,问道:“哦?是什么东西如此珍贵,竟需耗费三年时间寻找?”

徐妙云命人拿来行李,将半袋稻种放在马皇后面前。马皇后看着稻种,一脸茫然。

“这是?稻种?”马皇后疑惑地问道。

徐妙云环顾四周,眼神中透着神秘。马皇后心领神会,立刻屏退左右。

“伯母,这可不是普通的稻种。这是世间罕见的奇珍,是高产稻种。”徐妙云说道。

“高产稻种?能有多高产?”马皇后将信将疑。

“听说南洋那边有稻子一年三熟,但那是因为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特殊,在咱们这儿种不了。”马皇后说道。

徐妙云微微一笑,说道:“伯母,我们在南洋游历三年,自然知晓此事。这稻种是夫君带我在山野中居住一年多,从无数稻田里挑选出来的,又经过三代精心培育选种,才留下了这批能够育苗传代的高产良种。”

马皇后听得似懂非懂,但还是对徐妙云称赞有加,说道:“你身为国公之女,竟能如此身体力行,致力于农桑之事,着实了不起。”

“伯母,这稻子亩产可达八百斤。”徐妙云说道。

“哦,八……多少?”马皇后震惊得站起身来,满脸惊愕地看着徐妙云,“你说八百斤?你没开玩笑吧?”

徐妙云坚定地点点头,说道:“这是侄女亲手种植所得,岂敢有半句虚言?若有必要,侄女愿立军令状!”

马皇后不禁感叹,不愧是将门虎女,行事果敢,有魄力。

“八百斤?也就是五石。如今大明南方的水稻,高产的一亩地也不过收获三石。这稻种能比南方的产量多出一倍?”马皇后惊讶地问道。

徐妙云摇头说道:“不敢说多出一倍,但增产一石是肯定的。只是耕种过程较为繁琐,耗费人力较多。”

马皇后紧紧握住徐妙云的双臂,激动地说道:“丫头,莫说增产一石,哪怕只增产一成,你也是立了大功。就凭这,你们夫妇二人封爵都不为过。”

徐妙云微笑着说道:“伯母,夫君不在乎这些。他只愿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为此,他不求任何回报,哪怕付出再多也在所不惜。这是他的原话。”

马皇后听后,不禁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