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11章:丝路商贸起争端,张子墨巧解危局 (1/2)

张子墨成功守护科举考试,看着新一批通过科举选拔出的人才踏入朝堂,心中满是欣慰。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让他看到了大汉未来的希望。然而,还没等他好好享受这份喜悦,丝绸之路传来的消息,又将他卷入了新的纷争之中。

丝绸之路开通后,大汉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长安的街头,随处可见来自西域的商人和他们带来的奇珍异宝,葡萄、石榴的甘甜滋味在长安城中蔓延,汗血宝马的矫健身姿也时常引得众人驻足围观。但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矛盾也逐渐凸显。

这日,张子墨刚处理完朝堂上的一些琐事,正准备回府研究新的农业灌溉技术,就被汉武帝紧急召入宫中。在御书房里,汉武帝面色凝重地指着桌上的一堆文书说道:“子墨,丝绸之路如今问题频出。西域一些国家的商人抱怨,咱们大汉的商人在交易时以次充好,导致他们损失惨重;而咱们这边也有人说,西域商人故意压低价格,还时常拖欠货款。这贸易争端已经严重影响了双方关系,你可有良策解决?”

张子墨眉头微皱,略作思考后说道:“陛下,贸易争端若不及时解决,不仅会破坏丝绸之路的繁荣,还可能影响与西域各国的联盟。臣以为,咱们得先派人深入调查,弄清楚两边问题的根源所在,再制定相应的规则,规范贸易行为。”汉武帝点头表示赞同,当即命张子墨负责此事。

张子墨领命后,不敢耽搁,迅速召集了一批精明能干的手下,分成几路前往丝绸之路沿途的重要贸易城镇。他自己则带着最得力的助手阿福,直奔贸易冲突最为激烈的敦煌。

一到敦煌,张子墨就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往日热闹非凡的集市上,大汉商人和西域商人互相怒目而视,争吵声此起彼伏。张子墨没有立刻表明身份,而是乔装成普通的行商,在集市里四处打听消息。

他走进一家酒馆,看到几个大汉商人正围坐在一起抱怨。“那些西域人太过分了!说好了的价钱,到交货的时候却拼命压价,还挑三拣四,说咱们的丝绸不够精美,这不是故意找茬吗?”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商人愤怒地拍着桌子。

另一个商人也附和道:“就是,咱们这边也有不少人不争气,为了多赚点钱,把次品参在好货里卖,这下可好,被人家抓住把柄了。”

张子墨心中有数,继续在集市里逛着。突然,他看到一群西域商人正围着一个大汉商人争吵,其中一个西域商人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喊道:“你们大汉人不讲信用!这些瓷器都是残次品,你必须给我们退款!”大汉商人则涨红了脸,争辩道:“这明明是你们路上不小心碰坏的,怎么能怪我?”

张子墨走上前去,分开众人,说道:“各位先别吵,有话好好说。我虽只是个小行商,但也略懂一些买卖之道,不如让我来给大家评评理。”众人见他态度诚恳,便纷纷住口。

张子墨仔细查看了那些瓷器,发现确实有一些是明显的次品,但也有几件的损坏痕迹像是后来造成的。他心中有了计较,笑着对众人说:“大家看,这些瓷器里有次品,这是咱们大汉商人的不对;但这几件损坏的,依我看不是出厂时就有的问题。咱们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两边都有做得不妥的地方。不如这样,有瑕疵的瓷器,大汉商人按比例退款;而这些损坏的,就由西域商人自行承担,大家觉得如何?”

双方听了,都觉得有些道理,但还是有些犹豫。张子墨见状,又说道:“咱们都是靠着丝绸之路吃饭,要是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以后这生意还怎么做下去?以后大家都相互多担待点,把生意做大做强,才是正事儿。”在张子墨的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各自散去。

解决了这起争端后,张子墨开始深入调查敦煌贸易市场的情况。他发现,由于缺乏统一的贸易标准和监管机制,两边的商人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于是,他决定从建立规则入手,解决贸易争端。

张子墨找到敦煌的地方官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人,如今丝绸之路上贸易争端不断,主要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则。咱们可以设立一个贸易监管机构,制定统一的商品质量标准和交易流程,对违规的商人进行处罚。这样既能保障双方商人的利益,也能让丝绸之路的贸易更加繁荣。”

地方官员听后,连连点头:“张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这监管机构的设立和规则的制定,还需慎重考虑。”张子墨笑着说:“大人放心,我已经有了详细的计划。”

接下来的几天,张子墨日夜忙碌,与地方官员、商人们共同商讨,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贸易规则。规则明确了各类商品的质量标准,规定了交易时必须签订契约,对违约行为也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时,设立了专门的贸易监管衙门,负责监督市场交易。

在规则推行的过程中,张子墨又遇到了新的难题。一些顽固的大汉商人不愿意接受新规则的约束,认为这限制了他们的赚钱机会。他们聚在一起,准备联名上书,反对规则的实施。

张子墨得知此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