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姚广孝更为关注的却是这锦衣卫奏报的讯息本身所隐藏的深层含义和潜在影响。很明显,锦衣卫的武臣当初大多是朱棣的亲兵出身,他们与朱棣之间不仅有着深厚的主从情谊,更是在战场上共同出生入死,历经无数血雨腥风,彼此之间有着过命的交情。
而现在,锦衣卫竟然密报太子的亲族行为不法,这背后所反映出的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派系纷争以及各方势力的微妙平衡与较量,其情形必定不简单,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单纯和直接。
只是姚广孝是极为聪明之人,他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与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因此,他并不希望主动掺和进这其中的是非纠葛,于是说道:“皇亲不法,确实不可骄纵放任。应当依法依规进行惩处,以维护朝廷的尊严和律法的权威。”
朱棣微微点头,脸上依旧是一片灰冷之色,犹如寒冬的冰霜,难以融化。他只是淡淡地说道:“下旨申饬太子吧,让他一定要严加管教,若是连这样的小事都处理不好,那朕便不得不亲自出手来管。”
姚广孝颔首表示同意,他的表情平静而庄重,没有流露出过多的情绪。在这宫廷之中,谨言慎行、明哲保身是生存之道,也是智慧的体现。
朱棣却又忍不住说道:“朕从未见过这般恶劣的少年!”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作为一国之君,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既感到愤怒,又觉得无奈。
正在此时,外头却有宦官匆匆进来,脚步急促而慌乱,压低声音道:“陛下,国子监祭酒胡俨求见。”
朱棣听闻,眉头微微一蹙,将手中的奏疏合上,不动声色。他与姚广孝对视一眼,两人的目光中都充满了疑惑和思索,似乎都在揣测胡俨此时求见的目的和原因。
朱棣沉吟片刻,说道:“传进来吧。”
胡俨此前乃是名动天下的大儒,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在学术界和教育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而且,他为人清廉正直,刚正不阿,在为人处事方面更是以豁达大度、宽容有礼而著称,因而朱棣对他一直颇为器重和赏识。
只是片刻之后,却见胡俨快步匆匆入殿。此时的他,全然没有了往日那气定神闲、从容不迫的儒雅姿态。他神色焦虑,步伐急促,一见到朱棣,立即拜倒在地,由于赶路匆忙,此刻还气喘吁吁地说道:“臣胡俨,见过陛下。”
“卿家免礼。”朱棣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试图缓和一下气氛,但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对胡俨今日不同寻常表现的疑惑和关注。
“陛下,臣此次前来,是恳请陛下开恩,准许臣辞去教授勋臣子弟的职责。”胡俨的语气急切而坚决,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
朱棣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立即问道:“怎么,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胡俨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怒和委屈,急切地说道:“陛下……臣实在是没法教了,这些勋臣子弟,个个顽劣不堪,简直是无法无天,毫无规矩和教养。前几日……成国公朱能之子朱勇猛,居然跑到臣的后宅……偷臣的鸡……”
朱棣脸色微微有些难看起来,不过他还是努力定了定神,试图安慰胡俨道:“孩子胡闹嘛,卿乃大贤,不必将此等琐碎小事记挂在心上。”
胡俨一听,心瞬间凉了半截,他不禁在心中暗想:这偷的不是你家的鸡对吧?
于是他又接着说道:“更可气的是……那个张軏……”
一听张軏,朱棣的脸色又是一变。
那个小子……朱棣可一直都在关注着呢。张軏的父亲乃是张玉,当初靖难的时候,朱棣被大军重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张玉于是便毫不犹豫地假扮朱棣吸引敌军,舍生忘死,从而成功地救下了朱棣。而也在那一场惨烈的战斗之中,张玉不幸战死。
可以说,朱棣的命几乎是张玉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没有张玉就没有朱棣的今日。张玉战死之后,就留下了这么几个孩子,张軏年纪最小,朱棣平日自然是对他十分看重,关爱有加。
“他怎么了?”朱棣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担忧。
“他最是不肖,臣好端端地上茅坑,他竟拿鞭炮去炸粪……”胡俨越说越激动,声音都有些颤抖。
朱棣:“……”
“陛下啊,臣当时……真真斯文扫地,浑身都是粪水……臣何曾受过这样的侮辱。”胡俨声泪俱下,满心的悲愤和委屈。
朱棣听到这里,再也无法忍受,拍案而起,怒不可遏,也忍不住破口大骂:“朕也实在想不到,世上还有比那张定藩更坏的!张軏这个小子,还有那朱勇猛……卿家……你放心……朕绝不会姑息他们!”
胡俨还想再说些什么,继续倾诉自己的遭遇和不满。
然而,朱棣的脸已有些挂不住了,他使了个眼色,示意胡俨不要再继续说下去。胡俨无奈,只得咽下未说完的话,告退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