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春寒料峭时 (1/1)

小时候,老家的春天有一种特别的韵味。

那时候每年第一次感受到春天的时间是正月十六。这一天,去外地打工的人往往在一大早放挂鞭炮,然后就背着整理好的行装迎着还有丝丝寒意的春风出发了——所谓“三六九,往外走“,这一天出门吉利。仍然留在村子里的人,也常常在这一天拿出春节前封存的工具,放一挂鞭炮,然后开始一年的活计。

我们那时候这一天常常在睡梦中被鞭炮声惊醒,即使不上学也马上一骨碌从被窝里爬出来,快快穿好衣服,然后跑到院子里抱一把柴火、拿了火柴就出门,顺着村外的大路走上几百米,然后停下来,把柴点着了烤火,前后都烤一烤,待火熄了再跑回家。这个风俗叫“燎春“,可以去百病,让人一年都健健康康的。据说燎春时候,早上起得越早、顺着路走得越远好。

待燎春回来,我们就从手压井里打了冒热气的井水洗漱完毕,这才跑到厨房让母亲给盛了早饭来吃。我那时候还没上学,吃过饭之后就陪父亲和母亲干活。父亲那时候常常在家做木工活,给人打一些木床、桌子之类,需要人帮忙拉拉墨斗线,或递个工具,或倒杯热水。我们兄弟那时候也都爱陪他干活,因为他干活时常常开着收音机,放一些唱戏、说书或相声节目,我们都喜欢听。

其中有两三年,父亲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开始带着我们去村北的人工河里运土垫我家的新宅基地。那块新宅基地是村里分给的,在我家老宅的后面,原是一个大水坑,需要运来很多土才能垫得跟老宅一样高。记得那时候天还比较冷,地表常有几十公分厚的冻土层。父亲就用大锛把冻土层刨开,下面的土就是松软的,可以很轻松地铲到车上,大概几分钟就可以装满一地排车。装满之后,父亲就架起车辕,母亲在前面拉偏绳,我和大哥就跟在两侧推车。有时弟弟也跟着,因为他还小,干不了活,就或者跟着跑,或者抱着收音机坐在装满土的车上。

那时候在人工河里挖土经常会挖到蛇或青蛙蟾蜍的窝,那些小东西这个时间都还在冬眠,被从土里挖出来的时候一动都不动。我们就赶紧在旁挖一个深点的小坑,把它们放进去用厚厚的松土掩埋上,以免它们被冻死。

这样干活干十几天,就到了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二月初二。二月二这一天有好几件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剃头。那时候人们除了到乡镇的集市上去剃头,也有骑自行车或推车遛乡的剃头匠来村里服务。他们一到村里就在街上向阳背风的地方摆好摊子,点煤炉烧上热水,然后不一会儿需要剃头的大人、小孩就一个接一个来了。我那时候也常常在这一天去剃头摊上剃短长了一个冬天的头发。剃完之后不仅感觉利索了不少,待春风一吹,头皮和脖子更有不可名状的舒爽。

第二件有意思的事就是洒草木灰、吃炒豆。所谓洒草木灰,就是用厨房灶台里做饭烧出来的柴草灰洒到房子的周围,把房子圈起来,据说这样可以阻止毒虫进屋。炒豆子吃的原因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只记得家家户户都炒,除了炒黄豆,也有炒玉米粒和花生。黄豆和玉米粒在炒之前都要用白糖水或盐水略泡一泡,这样炒出来就有甜味或咸味,更好吃。那时候二月二这一天邻里之间都相互串门,各自以家里炒的黄豆、玉米粒和花生待客。我们小孩子更是串遍全村,衣服口袋里被各家长辈给的炒货撑得鼓鼓的,要好几天才吃得完。

二月里还有一件事就是引水灌溉。记得那时每年一到这个时候黄河水利段就开闸放水,那些水先流进各乡的水库里,再通过人工河及各级水渠引到麦田里。我们乡离黄河大堤近,用水方便,常采用自流漫灌的方式引水浇地,也常用引黄淤土的方式改良田地。由于引水规模大,那时候乡里总是各村联动,几乎家家户户都安排劳力参加,每处田里都有人,白天你呼我应,晚上手电筒与天上和水面的星光相辉映,一幅繁忙热闹的景象。

引黄河水除了灌溉农田,还常常有些意外之喜——有一年,村东北那方田地灌溉的时候,我亲眼看到三条一尺长的黄河大鲤鱼被冲到浅水处的淤泥里乱跳,最后被大伯家的大哥和二哥合力用长柄网兜扣住捉走了。可惜我那时候太小,不敢下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发财。

在二月里浇完田之后,村前村后的水塘和沟渠里也就装满了水,随着天气慢慢变暖,柳树吐出新芽,一个在春风里越来越亮丽的世界就一步一步走过来了。

(完)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